|
|
|
|
2025-04-02 第05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
从办案新手到办案能手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吴倩通讯员郭庆娟/文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492 |
|  | | 王争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
|
|
|
2016年6月,王争考入辉县市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助理。工作近10年,她实现了从办案新手到办案能手的转变。从侦查监督到审查起诉,再到刑事检察,变化的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责任心。近1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让力度与温度并存,让公平与正义同在。 检察故事 “依稀记得第一次进入检察院的大门,看见庄严肃穆的检徽、整整齐齐的检察制服,感到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来不及过多思考,领导就给我分部门、安排工作了。初来乍到,我被分到了公诉科,这是检察院最繁忙也最有挑战的部门。”王争回忆道。 第一次接触案卷、第一次尝试自己打审查报告……她发现,原来实际工作和书本上学的不一样。有些证人证言说得很乱,让人难以判断真假。面对复杂的案情,她的脑子也跟着乱了起来。这时,带她办案的老师笑着说:“姑娘,你得自己判断、得认真分析呀。”然后,老师手把手地教给她工作中的技能。 审查报告改了一遍又一遍,证据列举了一次又一次,晚上的梦境中,她都在还原案情。经过条分缕析,她终于将自己经手的第一起案件拿下。案件办完后,她仍然关心被害人有没有得到赔偿。于是,她到被害人家中走访,了解被害人的家庭情况,发现被害人家里有老人瘫痪在床,孩子也需要抚养,生活困难。走访过后,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回到院里,她及时与负责司法救助的部门联系,经过详细沟通和不懈努力,成功帮被害人申请了司法救助。她说,这时,她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办案的意义,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份份卷宗被她整理归档,一个个案件经她的手案结事了,王争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但是,挑战仍在继续。随着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开展,疑难复杂、证据繁多的涉黑恶案件需要办理。王争从不言弃,反而越挫越勇。她在孕晚期还办理了一起恶势力案件。面对一摞摞卷宗、一个个需要提审的嫌疑人,她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退缩,也从不抱怨,而是挺着大肚子,耐心地审查卷宗、查阅相关法律知识,并向前辈请教法律问题。孕晚期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腰疼,她就站着看卷宗,力争在生产前将案件办好。不退缩、不言败、能吃苦、肯奋斗被她当作胎教的主要内容。 办案时限将近,主犯仍不认罪认罚,部分案件案发时间久远,导致取证困难……一系列难题,使办案工作陷入瓶颈。案发现场的场景多次在她脑中还原,但还是不够清晰。她去案发地走访,询问证人当时的情况,经过抽丝剥茧,最终发现了案件的突破点。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补充完善了相关证据,该案5名主犯终于认罪认罚,该案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且发挥了以案释法的教育作用。 对话 记者:从事刑事检察具体需要哪些技能? 王争:刑事检察人员需要法律专业知识过硬,并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厘清事实和证据。此外,在构建证据链条和辩论的时候,逻辑思维尤为重要。在办案过程中,我们需要与民警、律师、当事人打交道,语言要精准,因此,沟通能力也不能少。 记者:你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些什么? 王争:我要超越过去的自己,不断进步。 记者:平时除去干刑事检察的本职工作,你还有什么工作? 王争:办理案件是我的主责主业。除此之外,我平时还会参与送法进军营、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做好普法工作。 记者:在工作中,你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王争: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案结事了、被害人满意。在普法的路上,就发生过很多令我感动的事。我为学生上好普法课,通过生动的话语、典型案例向他们讲解法律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避免校园案件发生,为他们的成长护航。每当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我都非常感动。 记者:你对未来有什么期许? 王争:我要用温情感化误入歧途的嫌疑人,尽最大的力量挽救每一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法治事业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