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01 第14版:平安南阳
| 大 | | 中 | | 小 |
|
|
多部门合作 全链条解纷 |
南阳市宛城区以机制创新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李文卿通讯员袁永强高崭赵春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039 |
|
|
|
“街道和法院帮我解决了物业纠纷,现在我的气顺了,心情也舒畅了……”昨日,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泥营社区张大爷告诉河南法治报记者,一年前,他因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不高与物业产生纠纷,起诉到宛城区法院后,该院经过与仲景街道综治中心开展深入调解,最终解决了这起纠纷。 张大爷的故事,是宛城区高效化解物业纠纷促和谐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辖区住宅小区多、物业纠纷多等特点,由宛城区委政法委牵头,依托宛城区仲景街道综治中心与区法院,推动物业矛盾纠纷源头防范、高效化解。2024年,全区物业纠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1.8%。 聚焦前端下好预防先手棋 该区成立区物业管理行业党委,指导全区168家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推动“红色物业联盟”工作站全区街道全覆盖,实行物业企业“红黑榜”动态管理,深化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活动,引导市直、区直单位的3600余名在职党员进圈入群,成立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队伍,让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和卫生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文体指导员、物业监督员“两长四员”,打造了一批“红色物业”示范点,推动规范管理、标准服务。 聚焦中端打好化解组合拳 该区组建13个律师服务团下沉社区,为群众的纠纷“把脉问诊”;整合法院、司法行政和房管中心等资源力量,组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设立社区“好邻居议事厅”,打造“清风细雨”等品牌调解室,对无主管单位、无物业服务、无人防技防“三无”小区进行重点管理,设立街道和社区“心情驿站”,落实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件必回、有难必解、有诉必办“五必”要求,将群众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满足群众的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聚焦末端守好法治生命线 该区依托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物业纠纷诉前调解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十司法确认”实现一次解纷;灵活运用诉内调解、执行和解等体现双方自主意愿的结案方式,刚性推行“类案及关联案件强制检索”“上诉风险第三方中立评估”等制度机制,打消当事人的不合理预期;与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依托街道综治中心或社区警务室、“法治超市”等解纷平台,跟进涉物业纠纷判后答疑工作,以“诉后多一步”助推群众“满意多一点”。 “小物业”推动“大治理”。宛城区探索物业矛盾化解新路径,以机制创新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充分发挥多元化解纠纷的优势,将物业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推动基层善治,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