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01 第11版:平安濮阳
| 大 | | 中 | | 小 |
|
|
筑牢特殊群体权益防护网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张笑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617 |
|
|
|
本报濮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张笑)“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3月28日,河南法治报记者在濮阳市华龙区检察院采访时,张某的监护人王某向检察官连声道谢。此前,张某因被冒名借贷卷入一起虚假诉讼,经检察机关监督,法院再审撤销原判,其财产权益得以恢复。 2024年6月,该院开展金融领域虚假诉讼专项监督,通过调取残疾人数据与审判信息,运用大数据模型筛查出77条可疑线索。其中,张某借款25万元一案引发关注。检察官调查发现,张某与八旬母亲靠低保和补贴维生,无劳动能力,明显不具备借款条件。 经深入核查,案情逐渐清晰:2017年,某银行工作人员朱某为填补不良贷款漏洞,利用张某身份证件,伪造借款及担保合同,虚构吴某等3人作为担保人,套取25万元贷款并私吞。张某因缺席审判被法院判决还款,部分财产遭强制执行。2024年7月,朱某得知检察机关介入后匆忙还款企图掩盖罪行。 检察机关认定,张某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借款合同未经法定代理人确认,依法无效。银行隐瞒关键事实提起诉讼,构成虚假诉讼。2024年8月,该院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经再审,法院于同年12月判决驳回银行诉求,责令其退还已执行款项。 以案为鉴护民生 本案是濮阳市华龙区检察院“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典型案例。针对特殊群体维权难题,该院通过民事监督精准发力,切实保障司法公正。检察官表示,将持续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强化法律监督,筑牢特殊群体权益防护网,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