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01
2025-04-01 第03版:法眼观澜 大 |  中 |  小 
社会杂弹

退休老人被刑拘,给我们哪些启示?

作者:□张可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608
    据《法治日报》报道,湖北警方日前抓获5名涉嫌掩饰隐瞒犯罪嫌疑人,其中4人均为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为赚取“好处费”,他们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出借给诈骗分子,听从指挥进行转钱、取现等操作,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该事件无疑敲响一记沉重的警钟,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老年群体易被“兼职刷单”“高额返利”等话术诱导参与非法转移资金。湖北警方侦破的这起案件,绝非老年人成为诈骗分子帮凶的首个案例。此前,多起被曝光的诈骗案例中,老年群体均出现在其中,成为诈骗分子利用的对象,为诈骗团伙转移涉案赃款。
    第二,利益驱使老年群体忽视法律。上述案例中,几名老人明知转入自己账户的资金来路不明,为了赚取“好处费”,就根据指示对钱款进行转入、取现等一系列操作,沦为犯罪团伙洗钱的工具。一点“好处费”,使他们忽略甚至忽视了法律。
    第三,被骗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借口。上述案例中,尽管有老人面对警方讯问时连喊“我也是被骗的”,依然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被警方刑拘。很多时候,法律是以客观行为作为定罪依据的,主观认知不足并不能豁免责任。即使几名老人是受诈骗分子诱导,自己也是被骗的,依然需要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埋单。
    第四,老年群体防骗防诈工作仍任重道远。从自身财物被骗到沦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老年人的防骗需求已经升级。家庭关怀够不够?全民反诈的成效如何?防骗反诈类普法宣传真正覆盖到老年群体了吗?这需要全社会持续加大力度,通过各种举措让老人防骗的警钟长鸣。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