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13 第11版:平安周口
| 大 | | 中 | | 小 |
|
|
荣誉背后的耕耘 |
——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尹志丹通讯员李书洲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221 |
|
|
|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名单,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光荣登榜。 这支由40名女性民警辅警组成的队伍,自2013年组建以来,以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关怀并重的监管模式、“法理情相融”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连续12年监所安全“零事故”、队伍执法“零违纪”的突出成绩。 细心疏导真心帮扶 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监区承担全市女性在押人员的集中羁押与管理工作,在押人员数量多、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各异、涉嫌罪名多类,给监所安全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面对挑战,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始终秉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将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关怀深度融合,建立日排查、周分析、月总结安全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年均开展应急演练20余场次,安全防控体系全时段、全覆盖。 “规范执法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人文关怀同样是教育转化的关键。”周口市看守所副所长王海霞告诉河南法治报记者,该大队创新推行“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细心疏导、真心帮扶。 该大队设立心理咨询室,组建专业团队定期对在押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半年一次全员健康体检制度,对患病人员实施一人一策精准管理;针对未成年人、患病人员等特殊群体,开辟专门管教区,配备心理辅导师,通过节日慰问、文艺活动等传递高墙内的温情;创新亲情帮教模式,为表现优异的服刑人员安排家人会见,用亲情纽带激发在押人员的内生动力,助她们重塑人生。 针对特殊群体,民警辅警用温情融化坚冰。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74岁在押人员李某,因担心家中有智力缺陷的儿子,整日以泪洗面。民警每日叮嘱李某按时用药,自费为其购置防寒衣物、定制专用蹲便器,同时积极帮助其家庭解决困难,李某得以安心改造。在押人员周某凌晨突发哮喘,呼吸困难,民警张翠辗转3家医院,积极协商床位,最终周某及时得到医治。 日夜坚守 步履铿锵 面对教育转化这一监管工作的核心内容,该大队推进“法治+德治”双轮驱动,举办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邀请法官、律师授课,强化在押人员法治意识;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教育,动态掌握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引导。12年来,女子监区在押人员共提供犯罪线索410余条,协助破案170余起,成为打击犯罪的“第二战场”。 荣誉背后,是该大队民警辅警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奉献。 23岁的民警仙明月在日记里写下“每天都在情绪崩溃与自我修复中循环”。这个全队最年轻的警花刚踏出校门,多次被在押人员气哭,但她总是能立刻调整情绪,擦干眼泪继续疏导。 民警张馨予脚踝扭伤仍坚持巡查监区,确保监室安全;王焕焕发高烧,输着液坚守监控岗位,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情况;怀孕的胡园园因连续工作早产,产后清醒时的第一句话是询问监区情况。 “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唤醒灵魂的火炬;没有冰冷,只有照亮归途的星光。”一名在押人员在感谢信中道出心声。 从省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队伍始终步履铿锵,以爱与责任为笔,续写着新时代周口公安监管事业的动人篇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