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11 第14版:平安信阳
| 大 | | 中 | | 小 |
|
|
数字赋能协同治理构建公益诉讼全链条保护体系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杨占伟通讯员陈蔚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830 |
|
|
|
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新时代进程中,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肩负着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信阳市平桥区检察院立足“公益之诉、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定位,将数字思维深度融入法律监督实践,构建起“数字检察+府检联动+跨域协作”的三维立体监督体系,在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打出创新组合拳,为新时代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样本。3月7日,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陈杰向河南法治报记者介绍了该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数字模型:破解监管困局的法治密钥 面对传统监督手段存在的“信息孤岛”难题,平桥区检察院积极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设应用为抓手,依托公益诉讼大数据监督平台,整合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多家行政机关数据资源,构建起“数据归集—智能分析—线索生成—协同处置”的闭环监督体系。 在国有财产保护领域,通过运用数字模型,打破民政、卫生健康、疾控等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对高龄老人生存状态、高龄津贴发放数据进行信息筛查、碰撞比对、结果分析,发现高龄津贴发放异常数据数千条。平桥区检察院立案后,以检察建议方式,推动行政机关追回错误发放津贴十余万元,切实守护国有财产安全,确保高龄津贴这一惠民政策公平、公正地落实落地。相关经验被上级检察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我们不仅要追回流失的资金,更要建立防止问题再生的制度屏障。”该院办案检察官介绍,在开展个案监督的同时,要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破解传统监管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治理困境。2024年10月10日,该院以大数据法律监督办案为依托,牵头召开四部门联席会,推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将监管端口前移至政策实施前端,通过案件办理推动建章立制实现社会治理,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最后一米”。 跨域协作:生态治理的法治突围 针对淮河干流跨区域违建难题,平桥区检察院创新运用立体化监测技术,对辖区河道进行三维建模,并结合水文监测数据,精准锁定违法建筑。2023年10月至11月,平桥区检察院多次联合确山县检察院及两地的政府和水利等相关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就淮河流域(平桥、确山段)违章建筑占用河道经营多年未彻底清除的情形展开商讨,界定管辖权归属,明确法律依据,厘清各行政机关监管职责,明晰整改方向。 依托“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和一体化办案机制,平桥区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全面履职,拆除违章建筑和其他设施,恢复河道原貌。为实现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助推流域两岸高质量发展,该院与确山县检察院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一体化履职协作机制的意见》,通过建立会商研判、专项行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案情通报等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案件共办、生态共治的新模式,成功破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治理困局,推动淮河流域(平桥、确山段)溯源治理,打造“流域管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依法治河管水新模式,构建以“我管”促“都管”的多方共治格局。 系统治理:激活发展动能的法治引擎 民宿经济是近年来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诞生的新业态,为加强对民宿行业的全面监管,切实防范安全事故风险,平桥区检察院自主搭建“民宿类场所违规经营监督模型”,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辖区35家行政单位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通过调取经营主体工商登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相关数据,研究设定监督规则,进行比对分析,精准排查发现问题线索40条。针对上述问题线索,平桥区检察院及时向相关职能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加大对辖区内民宿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重点关注民宿类场所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污水排放、住客信息安全等问题,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确保民宿类经营场所规范经营、有序发展。 为助推民宿行业健康、持续、品质化发展,2024年4月25日,平桥区检察院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召开联席座谈会,建立行政机关定期摸底调查、集中整治、日常监管与重点核查的工作机制,助推行业监管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豫风楚韵、诗画平桥”是平桥区经济发展的定位。平桥区检察院立足新业态住宿行业迅速发展的实际,将民宿经济作为监督重点,精准排查问题线索,为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全面履职提供助力,通过共促共治有效助住宿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规范化,全力守护老区信阳红色文化底蕴和绿色生态资源,有力服务保障全区乡村振兴和交旅文创融合出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