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10 第05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3600 |
|
|
|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3月8日上午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严格公正司法,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2025年,全国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积极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更好服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409.96万件,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8980件。 一、强化检察履职,促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事指控体系。全年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5.3万人,提起公诉163.1万人。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安全部等制定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 ●严惩严重暴力犯罪。依法从重从快批捕、起诉极端恶性案件凶手。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命案积案攻坚。 ●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1.2万人。 ●维护网络空间法治秩序。协同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犯罪人员27.2万人。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7.8万人。 ●标本兼治促进社会安定。依法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86.9%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一审服判率96.9%。做好履职办案“后半篇文章”,发出检察建议2.5万件。 ●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涉检信访、重复信访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9.7%。 二、发挥检察职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7万人。坚持有逃必追、有赃必缴,协同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7万人。坚决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 ●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完善执法司法协作机制。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2.1万人。 ●依法保障绿色发展。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3.6万人,办理公益诉讼5.7万件。 ●用法治守护中华文脉。持续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起诉倒卖、损毁、走私文物等犯罪1910人。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3912件。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乡村治理,起诉农村涉黑恶犯罪477人。守牢耕地红线,起诉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2869人。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检察工作协作配合,持续服务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三、做实检察为民,保障民生福祉 ●用心守护群众身边安全。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起诉1.5万人。开展食药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重点领域,办理公益诉讼2.6万件。 ●坚决维护国防利益和英雄烈士、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办理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809件。 ●依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支持受家暴妇女提起民事诉讼361件,办理平等就业、母婴权益等公益诉讼1609件。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协同加强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 ●加强劳动者和特定群体权益保障。会同全国总工会推进运用“一函两书”保障劳动者权益。常态化参与治理欠薪工作,起诉恶意欠薪犯罪1140人。 四、加强检察监督,维护执法司法公正 ●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落实和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监督立案2.8万件、监督撤案6.6万件。 ●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6530件,法院审结5601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占75.6%。 ●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加强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对提请、决定或裁定不当的,提出纠正意见1.8万人次。 ●强化民事检察监督。深入推进虚假诉讼专项监督,督促纠正6608件,起诉虚假诉讼犯罪868人。 ●做实行政检察监督。在履行行政诉讼监督职责中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依法提出检察建议1.7万件。 ●深化检察公益诉讼。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5.1万件。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法制化。 ●依法稳慎开展检察侦查。对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侦查1673人。 ●依法保障诉讼权利和律师执业。完善权利义务告知、听取意见建议等制度。支持律师依法履职,完善现场、线上、异地阅卷工作机制。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334人。 五、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检察权依法公正高效廉洁行使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行政检察工作,认真落实审议意见。 ●主动接受民主监督。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参与调研、公开听证等活动304人次。 ●依法接受履职制约。对侦查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不批捕、不起诉案件和监察机关提请复议的不起诉案件,依法重新审查,改变原决定140人。 ●真诚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21.5万件次。深化检务公开,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六、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检察队伍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制定18条举措,健全长效机制。 ●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深化检校合作,共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实施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带头办案58.9万件,列席法院审委会会议1.5万人次。 ●一体做实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健全案件质量检查评查机制,引导检察人员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更加聚焦到高质效履职办案上。 ●持之以恒夯实基层基础。制定加强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的意见,深化科技强检、数字检察战略,赋能法律监督。 2025年工作安排 第一,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面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深化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 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依法从重从快惩治极端恶性犯罪。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犯罪。深入推进网络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协同构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依法维护国防安全和军事利益。 第三,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依法惩治经济金融犯罪。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加强涉农检察工作。 第四,持续做实检察为民。从严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深化司法救助、支持起诉等工作,加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权益保障。依法保护农民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依法维护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等权益。 第五,着力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全面加强立案、侦查、审判、执行活动监督。完善虚假诉讼惩防机制。探索加强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推进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第六,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检察官惩戒制度。完善检察官遴选制度。进一步规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深化和规范检务公开。完善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强检、数字检察战略。 第七,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提高检察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完善全面从严治检体系,确保检察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推进人才强检建设。持续加强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完善检务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