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2-28 第16版:法治聚焦
| 大 | | 中 | | 小 |
|
■关注省“实事惠民生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
整治道路隐患实现路畅民安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张杰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713 |
|
|
|
2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实事惠民生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完成情况。河南法治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了13095个存在安全隐患路口、600个发生过伤亡交通事故重点隐患路口的排查治理。今年,省委、省政府已将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纳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 1农村道路特点:安全风险隐患点多、量大、面广 发布会上,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郭智深介绍,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点多、量大、面广,特别是国省道沿线穿村过镇平交路口人流、车流较大,机非混行、人车混行情况普遍,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省公安厅积极联合省交通运输厅,成立工作专班,制订实施方案,狠抓组织落实,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以“精准治”护航“平安路”。 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周本征介绍,针对农村地区道路情况复杂、交叉口很多的情况,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在精准排查治理隐患路口过程中,强化部门联动,采取“一研判一治理”“一案一分析”“一路一方案”,推进各项措施有序落地。 2资金保障:“省级+地方”“补助+自筹” 省公安厅积极会同省交通运输部门、财政部门和属地政府,认真研究谋划,统筹省级和地方保障资金,按比例分期、分批承担隐患路口治理资金,对涉及的普通国省道平交路口,推动纳入交通运输部门普通国省道专项养护项目,通过省级补助和市县自筹的方式提供保障。 3科技赋能:增设道路预警系统等创新装置 郭智深介绍,综合近3年农村地区交通事故数据、违法数据及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管养数据资源,省公安厅通过“数据+模型+应用场景”,对人、车、路、环境等要素进行碰撞比对,将交通事故致因与道路安全设施不完善、警示防护能力不足有关的路口纳入重点治理,最大限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完善传统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上,在事故多发的平交路口增设近900套道路预警系统,增设768套电子抓拍设备及新型闪光警示灯、反光道钉、电子哨兵等创新装置,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4优化方案:探索治理新技术新方法 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强介绍,他们先后派出6个技术专家组,深入各地施工现场指导帮扶,与市县一同研究技术问题、优化治理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并积极探索平交路口治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并因地施策。如济源示范区探索路口改造新方法,实施“Z”型错位路口改造;濮阳市优化支路路侧防护新工艺,采用抱箍形式固定护栏立柱;漯河市灵活调整路口渠化设计,增设左转弯车道,改善路口通行秩序。 5地方举措:将交通安全设施维护纳入立法日程 在全省开展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焦作市进行了有益探索。焦作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国玉介绍,焦作公安蹲在路口找办法,按照“以最小的投入、找最关键的设施,提醒最容易引发事故的车辆,达到最好的效果”思路,紧盯引发亡人事故的主要矛盾,聚焦“解决车速过快”这个主要问题。通过两年的治理,焦作全市农村地区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较治理前下降70%以上。 在全省2024年农村地区平交路口隐患治理工作中,全省既定治理目标6600处,南阳市共1054处,省定规模最大。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栓誉表示,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迅速开展隐患路口治理工作,提前一个月完成治理任务。 目前,焦作和南阳已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维护工作分别纳入当地立法日程。 6 效果巩固:加强路口设施日常养护 “实现路畅民安,答好群众‘满意卷’是我们的目标。”周本征表示,从民意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对农村交通安全治理的满意度较高。不少群众反映,自相关工作开展以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道路修缮、交通设施增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路更平坦了、 路口交通更有序了、通行更安全了。 为保证治理效果,李强表示,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将更加重视路口设施日常养护的及时性,加大管养路段的日常巡查频次,同时将结合春季会战、夏季攻坚、秋季大干、冬季提升等季节性养护生产工作,定期修剪清理路口盲区障碍物,确保视距通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