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2-17 第07版:中原警声
| 大 | | 中 | | 小 |
|
|
开学了 这份安全提醒请查收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张杰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963 |
|
|
|
伴着温暖的春风,2025年春季开学季到了,新的校园生活开始了。在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同时,河南公安也通过本报向广大学生和家长送上一份“安全手册”,对各类安全隐患作出解读和提醒,从校内到校外全方位护航学生安全。 A 校外安全提醒 网络游戏诈骗 骗子利用各种游戏平台聊天系统和社交软件游戏群,冒充买家和卖家,声称购买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收藏品,以“高价、便捷、第三方平台担保”为由,诱导受害人登录指定的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或诱导受害者转账。 提醒: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沉迷游戏。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认准官方游戏账号交易平台,避免私下交易。 “注销校园贷”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大学生曾经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服务,然后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要消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骗取学生信任,诱骗学生在网络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提醒:各类贷款平台均无“注销校园贷”业务,个人征信信息也无法人为修改。如果对个人征信存在疑问,可通过当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或拨打征信中心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进行咨询。 “刷单”返利诈骗 诈骗分子发布虚假广告,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兼职“做任务”,其实就是刷单。一开始让学生做小额“任务”,并及时返现骗取信任,之后引导做大额“任务”,以联单、系统出错等理由让学生不断“做任务”,但不再返现。 提醒:“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任何“刷单”“刷信誉”“刷信用”等网络兼职广告都是诈骗,要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利、不转账。 外出游玩安全 节假日期间,孩子们相约外出游玩,学习压力得到释放,但安全问题同样重要,不能忽视。 提醒:1.不做危险游戏,不去危险区域,不逞能做危险动作,不玩、不携带刀具、火机等危险品。2.不到工地等危险地带、铁路及附近、交通干道、废弃建筑物等区域玩耍,尤其是降雨时不要到这些区域。3.防范旅途中的交通、饮食安全问题,不要轻易“探险”走入荒僻区域。 B 校内安全提醒 课间活动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课间活动时的安全隐患主要有:拥挤伤害,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现象;追逐伤害,学生在追逐打闹过程中,跑在前面的同学时常会不停地回头看,这样边跑边看的行为很危险;“游戏”伤害,游戏本身就可能隐含危险因素,游戏的地点有时也会选择在比较狭窄的地方。 提醒:1.上下课时,不要拥挤、打闹或恐吓同学,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2.课间运动不要太剧烈,不要追逐打闹,避免撞伤或摔伤。3.正确使用体育设施,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在攀爬架、双杠等体育设施上做危险动作。4.课间不要玩耍小刀、剪刀、棍子等会伤及自己和他人的物品或玩具,更不要把管制刀具带入校园。5.上厕所时不要慌张、拥挤,防止摔伤或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踩踏事件有哪些严重后果? 踩踏事件发生时,人群出现紧张、恐慌的情绪,因拥挤、窒息、踩踏导致伤亡。校园踩踏事件的易发生时段为大型活动、下课、课间操、就餐、上厕所等,易发生地点为楼梯间拐角处以及礼堂、食堂、厕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提醒:1.集中上下楼梯、参加集体活动时,要听从老师组织疏导,要分班级按序行动,禁止追逐打闹。2.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时,不要在人流中停下,要顺人流而行,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太阳穴。3.若不慎倒地,要双膝前屈,蜷成球状侧躺在地,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欺凌的行为和方式包括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以辱骂、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恶意排斥、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遭遇欺凌时,首先要保持镇定,接着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与此同时,要学会寻求帮助,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提醒: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对同学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不拉帮结派,不联系社会人员、高年级学生殴打同学。2.不做欺凌者的帮凶;不孤立同学;不索要、讹诈、破坏其他学生的物品和钱财。3.独自出去时,不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外出告知父母行踪,不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4.不到治安杂乱场所;不吸烟,不喝酒;警惕和远离毒品;不与不良人员交往。5.受到威胁后要及时告诉老师及家长,要具备预判危险的能力,必要时报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