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2-17 第05版:法治综合
| 大 | | 中 | | 小 |
|
|
“检察方案”守护非遗花灯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张东实习生李梦华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833 |
|
|
|
元宵佳节的开封张灯结彩,古韵四溢。一场意义非凡的邂逅悄然拉开帷幕,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延续文化根脉的守护接力。 2月9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检察院检察官张东莹等人踏入“汴京灯笼张”展览馆,瞬间被一尊千手千眼佛灯牢牢吸引了目光。只见匠人手中的宣纸在灵巧的翻转、折叠、黏合间,逐渐蜕变成为散发着熠熠光彩、饱含神韵的艺术品。 “汴京灯笼张”源起清末,其独树一帜的“无骨封灯”技艺堪称一绝,匠人们摒弃传统骨架支撑,仅凭纸张间精妙的咬合,便能构建出飞檐斗拱、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造型,将梦幻的建筑微缩于花灯之上,令人惊叹不已。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在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手中,历经岁月打磨,正绽放出全新的时代光芒。 “祖辈为糊口,我们为留根。”张俊涛简单的话语,道尽非遗传承在时代浪潮中的沧桑巨变。从过去为生计苦苦支撑的无奈坚守,到如今为守护民族文化根基的主动担当,非遗已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置身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张俊涛勇立潮头,大胆创新,匠心独运地推出“科技灯笼”,运用3D扫描建模技术,将明清时期珍贵的雕刻纹样精准捕捉、永久存档,为古老的千年技艺注入数字活力,使其跨越时空局限延续生机。 张东莹翻开非遗保护条例,与张俊涛逐字逐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要点,力求以法律之盾,护航非遗技艺稳健发展。 技艺改良后的专利申报有困难,传承人权益保障难……面对非遗传承当前面临的诸多难题,检察官现场拉出非遗保护清单,并依据问题的症结所在,量身定制“检察方案”。 “我们肩负的责任,不单是事后的补救挽损,更在于防患未然,搭建预防性保护机制,让非遗免受侵害,传承有序。”张东莹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一盏盏穿越悠悠岁月的明灯,既映照出匠人世代坚守、传承不辍的赤诚匠心,也闪耀着新时代法治守护者义不容辞的担当之光。恰如张东莹的感慨:“公益诉讼恰似这无骨灯笼的精妙咬合技艺,凭借法治的力量,将文化传承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助力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稳立潮头,熠熠生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