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1-08 第13版:平安濮阳
| 大 | | 中 | | 小 |
|
|
“三链”同治绘“枫”景 |
清丰县建立县乡村“三链”闭环衔接化解矛盾纠纷体系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王艳华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759 |
|
|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清丰县积极探索构建村(社区)、乡镇(街道)、县三级矛盾纠纷流转链条,建立“三链”闭环与衔接联动机制,纵向三级闭环化解、横向部门协作联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完善体制机制整合精干力量形成品牌特色 清丰县着眼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进县乡村“三链”闭环、衔接、联动化解纠纷。目前,全县19个乡镇(街道)、503个村共划分网格4076个,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履行信息收集上报、平安建设督查、政策法规宣传、民生实事服务、社会矛盾调解、文明乡风引导、综治平台管理七大职责,以微网格推动大治理。 该县创新推广“街巷长制”,组建由家族长、胡同长等引领的矛盾调处“前哨队”,全天时、全覆盖排查调处矛盾隐患,村链化解不了的复杂矛盾上交乡链接收,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定点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坚持落实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完善联席会议、会商研判、包乡指导等机制,建立“四定四包”台账,县级干部带头包案化解矛盾纠纷;突出实体实战,高标准建设县级综治中心,整合政法精干力量170余人进驻集中办公,开设综合服务窗口12个,做好来访登记、纠纷调解、简案速裁等环节;成立全国首个县级联调委,建立“娟子工作室”,打造“有礼通”等品牌调解室10余个,形成的“访调诉”融合联动机制被司法部称为人民调解“清丰模式”,该县连续5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称号。 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协调联动凝聚法治力量 该县坚决扛牢安全稳定政治责任,坚持“调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努力探索县乡村“三链”闭环衔接化解矛盾纠纷的清丰路径。 夯实基层基础,强化阵地建设。该县按照县综治中心(平安建设办公室)“五到位”标准,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增配心理疏导室、社会工作室等,打造更加完善的实体化、实战化平台;配强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工作人员,让更多的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和专业人才充实到平安建设队伍中,健全完善激励约束、职业提升等机制;锻强作风,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四下基层”要求,总结推广“街巷长制”经验,常态化推动县领导包乡走村、乡镇领导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 优化工作机制,建立闭环联动机制,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村(社区)排查防范、就地调解,乡镇(街道)及时研判、协调解决,县级统筹兜底、包案化解,部门“吹哨报到”,畅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分析研判、交办转办、化解稳控的全流程闭环工作链条;优化综合调处机制,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参与机制,落实妇联、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和各社会组织的调处责任,推动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形成“内部和解、协商先行,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的综合调处机制;完善评估评价机制,坚持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加强行政部门与基层网格协作,结合乡村、民族、侨乡、行业等因素,分门别类建立风险评估路径。 深化“四治融合”,聚焦法治守正创新。该县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送法下乡、农村现场办案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县蔚然成风;聚焦德治倡树新风,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化“六评六比”,建设村(社区)“道德积分超市”,同时强化道德模范塑造,弘扬文明和谐时代新风;聚焦自治强基固本,全面推广街巷长、胡同长、楼道长“三长制”,高标准打造“问事堂、议事厅、协商角”,加强邻里纠纷调解、乡贤议事、乡风文明等组织建设,推动基层问题由县乡“照单全收”向转变为基层力量自主解决;聚焦数治增势赋能,实施“互联网+”“大数据+”工程,完善乡村公共视频设施、综治信息、视联网三大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建立以基本信息、婚姻信息、矛盾类型、矛盾记录、预防措施、风险级别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和谐服务档案,强化研判分析,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清丰县建立的县乡村“三链”闭环衔接化解矛盾纠纷体系,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实践,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是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有用一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