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1-02 第13版:法治文苑
| 大 | | 中 | | 小 |
|
故事汇 |
汉字小屋 |
|
|
作者:□张文艳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886 |
|
|
|
听说张波成了村里的名人,民警老杨和老丁驱车前去一探究竟。七拐八拐进了村,老杨从车窗探出头:“老乡,张波家在哪儿?” “张波?他这会儿正在村委会对面的戏台忙活呢!” 村委会很好找,村里的人都扎堆往那个地方去。老人揣着手,孩子满街跑,婶子媳妇三三两两,乐乐呵呵不知在说着啥。 走近一看,偌大的戏台已基本布置到位。北边是课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南边是八仙桌,桌面油光水滑。张波正在踩着梯子装灯,一扭头,赶忙下来打招呼。 “杨警官、丁队长,你们咋来了?正好帮我指导指导,我想着这边阳光好,老人们下棋、晒太阳,孩子们放了学在这边写作业,还可以看书。你们看,这样布置咋样?” “看书?在哪儿看书?”民警老杨环顾四周,没看到书柜。 “在这儿,我准备做一个书柜。”张波指着地上不规整的木框:“架子基本上打好了,明天一组装,孩子们就有书柜了。”张波说着话,眼里闪着光。 “你真行啊,还会木工活?”民警老杨笑道。 “以前就会点。您不是总教导我们,凡事要干就干好嘛!我回来后先学了学,学着干着。我现在住的这个小屋子也是自己垒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老杨和老丁在墙角看到了一个三合板搭的小屋子。小屋很简陋,没有任何装饰,每一面板子上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绿色的汉字,有大有小,有横有竖,不是很规整,简单淳朴,看着却也有些艺术气息。 “我没文化,想认字,忙起来就忘了,把字写在这上面,干活的时候还能瞅几眼,闲着的时候也是个督促。”张波说得很认真。民警老杨突然想起去年有一天,张波也是这样认真地说,想要一本新华字典,用来认字。 “杨警官,我一直记得在队里的时候,您拿着新华字典教我认字的情景。您让我随便翻开一页,然后把这一页上的汉字讲给我听,不强求不苛求,反而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您说我年轻的时候浑浑噩噩,耽误了自己,也拖累了家人。如今,我身体不行了,脑子却越想越明白了。一辈子不能白活,总得干点啥!”张波说。 民警老杨从车里拿出准备好的10本新华字典,放在了课桌上。红色的书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些汉字一个个从字典里走出去,走进小屋。小屋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汉字,也在光影中变得规整而明亮。 (作者单位:洛阳市黄河桥强制隔离戒毒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