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2-26
2024-12-26 第14版:法治文苑 大 |  中 |  小 
散文

冬至饺子

作者:□李建树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975
    “冬至一碗扁,不冻耳朵不冻脸。”在郑州住闺女家的妻子打来微信电话,让我第二天骑车去车站接她,说要回来给我包碗“扁食”。办公室00后同事小宋疑惑地问啥是“扁食”。我笑着告诉他,“扁食”就是饺子。
    经历过风吹雨打的烟火岁月之人,在冬至这一天,要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别看这小小的饺子,在黄河岸边的家乡可以变幻出百般模样。
    冬至,寒夜悠长,曾记在家中那一方小小的厨房,满溢着融融的暖意。母亲系着围裙,在案板与炉灶间忙碌,为的就是那一碗冬至的饺子。
    面粉如雪,在母亲的巧手下,渐渐变成柔软的面团。她的双手像是有魔力一般,揉、搓、擀,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娴熟。擀出的饺子皮薄厚均匀,恰似冬日的初雪,纯净而质朴,边缘还带褶皱花边,透着一种质朴。
    馅料是精心调配的。在物质匮乏的年月,猪肉是奢侈品,只有白菜与鸡蛋相遇,撒上一撮飘香的八角、花椒等调味作料,油盐和少许姜末蒜瓣,放入热油锅爆炒,铲子一阵翻动,瞬间激发出食材原始而浓郁的香味。这香气弥漫在厨房,萦绕在鼻尖,仿佛是冬至独有的问候。
    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将馅料置于皮间,轻轻捏合,可那饺子却总是歪歪扭扭,不及母亲包得精巧。但母亲眼中满是笑意,她说:“这包饺子啊,包的不是模样儿,是甜丝丝的好日子哦。”
    我对冬至饺子的记忆,无法用语言描述,尤其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美味,总能幻化成难以忘怀的人间滋味。
    火苗舔着滚水的铁锅,饺子鱼贯入锅,用笊篱划动两下,饺子似欢快的鱼儿在水中翻腾。一会儿工夫,锅内的饺子一个个鼓起白肚,用筷子戳下饺子皮,饺子能立马回弹,就表示已经煮熟。
    热气腾腾的饺子盛在盘中,个个饱满,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家的味道,是冬至这天最温暖的慰藉。这小小的饺子,驱赶着寒意,承载着亲情,即便岁月流转,也永远是心中至珍的至情至味。
    第一碗要端给爷爷奶奶。这形似弯月,白如凝脂,又玲珑剔透的饺子,着实令我食欲大开。咬上一口,面皮的筋道与馅料的鲜美在舌尖交融。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人们赋予了它们新的美味,从普通的萝卜白菜、鸡蛋韭菜,到猪肉蘑菇、海参鱿鱼。
    冬至饺子,对于妻子来说,大有一包百味之势,从萝卜白菜到槐花油菜,各种各样。这些看似简单的不起眼的饺子,却包进了烟火岁月,包进了亲情陪伴,包进了故土乡愁,它让在外的人们忘不了“扁食”的味道,就像我,每年都惦记着那一碗香喷喷的冬至饺子。
                    (作者单位:义马市公安局)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