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2-02 第14版:法治论坛
| 大 | | 中 | | 小 |
|
|
提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质效研究 |
|
|
作者:□王鹤笛耿雨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199 |
|
|
|
检察建议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还能够推动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公共政策的优化。然而,要想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提升其质效。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司法办案,对被监督对象提出的有关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正确实施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检察建议对于推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检察建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发过程中沟通不够到位和检察建议质量不高。一是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时,制发单位与被建议单位的沟通协调不够,释法说理内容欠缺,难以得到认同。二是检察建议制发过程中缺少必要性、合法性、说理性的审核,基层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部门人员精力有限。三是基层检察机关缺乏检察业务专门人才,检察建议质量有待提升。 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力、监督不力的问题。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对检察建议的理解和执行上。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检察建议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对检察建议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上。检察机关对检察建议的执行过程缺乏全流程管理,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等。 反馈与评估机制缺失。一是缺乏明确的反馈渠道,检察建议仅通过被建议单位对落实情况报告予以纸面反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缺少定期的评估程序。三是责任追究机制不足,即使检察建议未被妥善执行,相关责任主体可能不会对检察建议的执行情况负责。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提升检察建议质效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立法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定位。法治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完善和规范立法更能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作用,将其界定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增强其权威性,使被建议对象更加重视并积极落实检察建议,有效推动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社会治理的完善。 规范检察建议的制发流程。为增强检察建议的可实施性与社会治理效能,强化对检察建议的制发流程的规范化。一是全面收集信息。对相关案件或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信息收集,为制作检察建议提供事实基础。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检察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三是多方参与检察建议的制发。引入社会公众、法律专家或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确保检察建议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构建有效的反馈与评估机制。完善跟踪反馈系统,建立检察建议的受理、审查和反馈机制等流程体系,及时了解检察建议的执行情况,明确独立的评估机构对检察建议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确保检察建议能够被及时、有效地落实。 (作者单位:汝南县检察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