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2-02 第13版:法治文苑
| 大 | | 中 | | 小 |
|
|
忆“骆驼” |
|
|
作者:□马帅龙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693 |
|
|
|
余幼时嗜玩。家贫,无从购物以玩,每假借于伙伴之手,尚未捂热,数秒已还。玩具少,玩心坚,唯有开动脑筋,寻物以玩。忆童稚时,嬉戏数物,频率高者,唯“骆驼”尔,虽简单普通,然不亦乐乎。 “骆驼”是我给它取的名字,其实就是三粒豆的花生。那时不比现在,由于品种和产量的原因,还是以两豆或独豆居多,“骆驼”较为少见,于我而言算得上是稀罕玩意儿了。 那是一个忙碌的收花生时节,爷爷拿着两颗“骆驼”放到我面前,说:“爷给你找了俩‘骆驼’,你拿着玩吧,我去里边给恁爸搭把手。你可别乱跑,有啥事叫我啊。” “中,爷。” 那个下午,我在花生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挑出一个又一个“骆驼”,傍晚数一数,足足有三四十颗。晚上抱着心爱的“骆驼”回到家,我看到电视里八路军叔叔埋伏在某个峡谷上方,顽强阻击侵略者的剧情。 我灵感顿现,捧起那几十个“骆驼”放到毛巾被上,再跑到院子里捧来更多普通花生,把毛巾被当作掩体,将“骆驼”一个个整齐排列在掩体后面,外表健硕、长相突出的,就演有勇有谋的英勇战士。画面一转来到另一侧,两豆的“侵略者”站在那里,数量是我方战士的好几倍,但并无气势可言。怀着爱国情怀,我会把“牺牲”的“侵略者”一颗颗剥开吃掉,最后索性扔到簸箕里。 那天之后,“赤壁之战”“秦王扫六合”“霸王巨鹿九连胜”“薛仁贵大摆龙门阵”等剧情也轮番上演。 我住校后,收花生挑“骆驼”的机会越来越少,且再如儿时那般“排兵布阵”也尽显幼稚。再后来,第一次送我“骆驼”的爷爷也不在了。但时至今日,每每看到三粒豆的“骆驼”,我都会心生涟漪。这个特别的“玩具”,承载着我对儿时时光的无尽追忆,寄托着我对爷爷深深的思念。(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检察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