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27 第02版:要闻
| 大 | | 中 | | 小 |
|
河南新闻名专栏“走转改”记者基层蹲点日记第2687期 |
数字检察的智与谋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958 |
|
|
|
蹲点时间:11月26日 天气:晴 蹲点单位:新华区检察院 关键词:数字模型沙龙 窗外阳光明媚,讨论室气氛热烈,平顶山市新华区检察院数字模型沙龙正在进行…… “数字检察不仅要拓展合理使用外部数据,还要用好用足内部数据……” “如何精准发现切入点建设有效模型?” “数字模型,应实现由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 “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场景下的困惑与对策’。”活动一开始,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弘军就向大家说了讨论方向。 平顶山市检察院技术信息处副处长邵雨瞳受邀专门到新华区检察院参加讨论。邵雨瞳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成案破题之策”为主题,给大家分享了数字检察战略、数字检察建设规划、数字检察工作机制、数字检察模型的发展路径等知识点。 紧接着,该院参加讨论的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检察信息技术干警围绕大数据法律监督办案实践中堵点、难点、破解路径,结合履行检察业务的实际工作,展开探析、运用、体会等思维碰撞。 该院第四检察部在公益诉讼、行政检察等法律监督模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该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朴明淑从如何学习、如何创建、如何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运用模型的监督点、研判规则、数据要素、数据来源等。该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刘昕有感而发:“这场沙龙为我们拓展数据来源、破除数据壁垒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 赵弘军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不时启发大家利用大数据拓展和深化检察监督的理念,探索大数据检察新模式。 赵弘军说:“要大胆探索才能构建出有特色、有价值的数字模型,而检察信息化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研究几个模型,办公硬件的更新换代,而在于通过数字技术的规范应用、深度应用,真正提升检察办案质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检察办案环节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度。” 观点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考中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汇聚了数字赋能监督智慧,明晰了数字检察工作的思路,激发了工作热情。 以前,一件案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以前律师阅卷需要来回跑、反复约…… 而今,大数据应用于检察办案,可以通过数字模型发现同一类案件,数据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价值被挖掘;律师通过互联网阅卷,从最多跑一次缩减到一次也不用跑…… 两相对比,人民至上的情怀与担当愈显厚重。 讨论仍在继续,从讨论碰撞出的观点中,新华区检察院重整行囊,带着这场“数字革命”正在奔赴下一场山海,那里海阔天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