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0-29
2024-10-29 第09版: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 大 |  中 |  小 

塞上江南法治绘就新“枫”景

作者:□李葆童郭跃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4370
    采访团在宁夏西吉县硝河乡综治中心观摩采访
    采访团在单南村“评理说事亭”观摩调解纠纷过程
    1.镇北堡法庭法官用心为群众服务 2.银川交警认真开展护学工作
核心提示
    这里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会师之地,这里流传着“单家集夜话”的动人故事,这里处处闪耀着伟大长征精神……近年来,宁夏政法系统赓续丰厚的红色基因,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精耕细作,善作善成,全面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绘就了塞上江南的新“枫”景。
    10月14日至18日,“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采访团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宁夏政法系统扎实推进“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在六盘山脚、在贺兰山下、在黄河两岸,一抹抹“政法蓝”奔走在社会治理最前线,用真情守护民生福祉,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出了法治为民的善治硕果。
六盘山脚创新机制化纠纷
硝河乡综治基层治理同向发力
    今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硝河乡辖区村民金凤(化名)因农活与公公产生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留下2个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丈夫。
    金凤的父亲到硝河乡综治中心求助,希望工作人员出面调解。该中心及时召开功能型党支部碰头会,决定由该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到现场了解情况,并进行联合调解。经过3次有力调解,翁媳表示互相谅解,签订了调解协议。金凤的公公承诺再不掺和儿子一家的事情,金凤表示会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
  “家庭小纠纷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需要重点关注。我们对排查出的各类问题一周一汇总、对矛盾化解措施一月一研判、对责任落实情况一季度一盘点,以矛盾纠纷‘三色管理’和多元化解实现矛盾不出乡镇。”该中心主任齐丽娜介绍,该乡充分发挥辖区78名网格员、157名“法律明白人”、41名人民调解员、12名民警辅警的作用,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同向发力,矛盾调处、信访化解、纾困解难一体办理,利用“微法庭”、“心连心”警务室、村级调解委员会等阵地,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事心双调双解”,实现“九龙治水”向多元共治转变。
    近年来,硝河乡积极贯彻实施西吉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1133”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即建强1个功能型党支部,用好1个综治中心平台,健全排查、化解、考核3项机制,建立问题、责任、整改3张清单,实现小事不离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
吉强派出所“一警四联”共促和谐
  “刘所长,要不是你们帮我,我家可能已经出人命了,今后我们一定好好生活。”今年9月8日,一起婚恋家庭纠纷的当事人郑娟(化名)感激地对西吉县公安局吉强派出所所长刘亚维说。
    原来,郑娟在浙江打工的丈夫怀疑其出轨,多次发微信威胁郑娟“要伤害她一家”,郑娟无奈向警方求助。吉强派出所将该纠纷录入矛盾风险“三色预警”管控平台,定为“红色”等级,并通过技术手段发现郑娟的丈夫已在回宁夏的路上。警方经过进一步分析研判,在郑娟工作单位门口发现了郑娟的丈夫,采取了预防性控制措施。依托基层社会治理“1133”工作机制,派出所联合综治中心、司法、妇联等部门成立矛盾调解小组,与当事人以“背靠背”谈心的方式展开调解,最终成功化解该矛盾,郑娟一家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近年来,西吉县公安局吉强派出所推行“一警四联”工作模式,将93名警务人员纳入全镇94个网格中,建立“警格+网格”联勤工作模式,共同参与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调处,以及相关宣传工作,从源头预防因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据了解,“一警”是指公安警务人员,“四联”是指联查、联商、联调、联宣。联查是联合排查有两地分居、招婿、失独、抚养关系变动等情况的重点家庭,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家庭逐户登记,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防;联商是依托基层社会治理“1133”工作机制,采用周碰头、月研判的形式,分析研究矛盾形势和联调措施,建立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红、橙、绿“三色预警”工作机制;联调是将全体警务人员列入各社区(村)调解员队伍,会同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依据联商结果和“三色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联宣是依托“一村一警”工作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普法视频,并邀请驻村律师进村普法。
贺兰山下善治善成护民生
贺兰县司法局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手包、杯垫、钥匙扣……贺兰县社区矫正中心放满了社区矫正对象精心创作的麻编作品,从墙上挂的到桌上摆的,应有尽有,每一件都展现着匠心。
  “一株小小植物的纤维,可以‘变’成很多器具器皿。”10月18日,在该中心四楼会议室,主讲老师讲解着,坐在桌旁的社区矫正对象认真听着,不时探讨或动手练习。她们编、结、缠、折,沉浸在浓厚的互相学习氛围中,让在场人员都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和魅力。
  “得知今后还有多场类似培训,感觉非常开心,能多学一门手艺,成就感满满,为我再次就业提供了很大帮助。”参加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的社区矫正对象王某说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是贺兰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贺兰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多元化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和就业帮扶举措,通过温棚种植培训等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送就业招聘信息、组织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就业招聘会,拓宽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渠道。
    提升技能是社区矫正对象提高社会适应性、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贺兰县社区矫正工作在监管智慧化、矫正精准化、帮扶社会化上持续发力,不仅在“矫得好”上有精度,更在“管得住”上有力度、“帮得到”上显温度。
银川交警 破解2万余人小区交通难题
    银川市湖畔嘉苑小区常住居民2万余人,因地上车位配比不足、地下停车资源闲置,致使停车乱象频发,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突出。该小区配套建有3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其中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目前在校学生3300余人,早晚高峰通行压力非常大。有居民反映从地库到小区大门口一公里的道路,半个多小时走不出小区,居民怨声载道。
    2023年6月,银川市多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协调,共同探讨治堵方法,拿出具体治堵方案。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开始对该小区附近的交通难题开展综合整治,重新进行交通组织规划,设置泊车位、安装护栏、设立严管街道、安装信号灯、设置27处违停抓拍设备,对违停车辆进行有效管理。此外,银川交警主动对接街道社区、开发商,提供政策法规指导,合理施划停车泊位,采用“租售并举”
适当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新增地上停车泊位522个,有效解决了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
    机动车道停止线前竖有写着“儿童友好护学路,请注意避让”字样的牌子,红色沥青铺就的非机动车道,蓝白相间的爱心斑马线……10月17日,走在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周边,在各类交通标志标线、设施的加持下,交通秩序井然。
    据悉,该分局金凤区二大队在该校设置了护学岗,对早晚高峰期信号灯放行的时间进行了精准配时,并与校方沟通,放学时开放2个校门进行有效分流,以前人车混行、上下学期间堵得水泄不通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经过一系列的治理,该小区从地下车位闲置、地上一位难求到车辆各归其位,从人车混行到各行其道,从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不堪到井然有序,实现了“满盘活”的局面。
黄河岸边法治赋能促发展
中宁县法院护航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中宁县法院石空法庭用不到2天的时间,帮我们公司调解了100万元货款纠纷,让资金快速回流。目前公司正加班加点赶订单。”今年8月24日,原告公司负责人赵先生向法官感谢道。
    中宁县法院石空法庭受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公司多次从原告公司购买物资累计金额100万元,但一直未进行结算。法官了解案情后,为减轻企业诉累,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积极联系中宁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派出所、调解委员会,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合力攻坚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调解过程中,中宁工业园区管委会从专业角度条分缕析、权衡利弊,石空法庭结合法律知识晓以利害,帮助企业正确认识诉讼风险,劝说双方作出适当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被告公司向原告公司支付70%货款、剩余款项3个月内支付的协议,实现双赢、共赢的良好效果。
    上述案件的妥善化解,是中宁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入多元化调解的一个有力实践。中宁是民营经济大县、中国枸杞之乡,为更好地服务枸杞企业,中宁县法院紧紧围绕“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布局,延伸法院司法职能,从推动枸杞产业新质生产力入手,部署开展服务枸杞产业“一企业一法官”专项活动,以能动履职支持和服务中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汇聚更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让多元解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打造更多有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治理样板,助力企业纠纷诉前化解、源头化解,切实减轻企业诉累,以实际行动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中宁县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刘琦说。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主动司法理念,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加大诉前调解力度,以最小诉讼成本化解涉企纠纷,为每一个涉诉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全面推广“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渠道,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造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诉讼服务。
镇北堡法庭保护好葡萄酒产业这张“紫色名片”
  “每天回到家门口还得吵一架,真是倒了大霉了。”
  “你天天这么吵,已经严重影响到葡萄采摘园的生意。”
    …………
    王某与宁夏某农林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系多年好友,2021年双方签订合同约定,该公司生态园提供9亩建设用地让王某用于建设艺术馆。后来,该公司对外负债,银川市中级法院依法评估、拍卖了该公司生态园,某公司拍得后在此地经营采摘旅游业务,入园采摘需购买门票。出入美术馆必须经过采摘园大门,因此,王某与采摘园经营人员因为出入问题多次产生摩擦,后诉至法院。
    银川市西夏区法院镇北堡法庭庭长宫胜利通过多次“背靠背”沟通,摸清了双方心底的“石头”后,经过耐心释法析理,劝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话通了,路也就通了。”王某高兴地说。
    上述案件是镇北堡法庭护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法庭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该镇地处北纬38度黄金地带,是高端葡萄酒的黄金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4.44万亩,葡萄酒庄众多,以生态旅游和葡萄酒产业闻名全国,2016年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为保护好葡萄酒产业这张“紫色名片”,打好葡萄酒产业发展保护组合拳,去年以来,镇北堡法庭审理土地租赁合同纠纷9件,通过“腾笼换鸟”方式盘活葡萄种植土地6000亩。
    宫胜利说,该镇现有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景区3家、各类旅游企业30余家,为了方便群众,法庭在镇北堡影视城设立了旅游纠纷联调工作站,派驻法官担任法治指导员,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巡回审理、法治咨询等法治服务,今年已成功化解7件纠纷。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