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0-22
2024-10-22 第16版:法治中国 大 |  中 |  小 
虚假招聘、就业歧视、高薪诱骗……

各地集中查处违法招聘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50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区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了一批虚假招聘、就业歧视、高薪诱骗等违法案件,并于10月18日公开发布,释放出强监管、促就业的明确信号。
类型1 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案情
    北京、青岛、西安三地三家公司,均以推荐知名企业、高薪岗位为诱饵,吸引高校毕业生等前来求职;之后又以需参加培训为由,诱导其支付或通过贷款支付高额费用,参加不同名目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培训完成后,三家公司均未兑现承诺。
查处
    上述公司擅自开展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并以此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严重侵害求职者就业权益。相关地区人社部门依法责令三家公司退还所收费用,处以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停止办学的行政处罚,并对西安讯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罚款76.7万元。
提示
    求职前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并慎重签署贷款协议,避免陷入身负高额借贷又没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类型2 虚假招聘藏陷阱案情
    今年3月,甘肃红歌聚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发布招工信息,称“月薪7500元,安排4人间空调房”,但劳动者入职后发现,实际条件等与之不符。7月,苏州兆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未获昆山某科技公司委托的情况下,以其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查处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采取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对两家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侵害求职者就业权益的违法行为,相关地区人社部门除责令其限期整改外,还要求甘肃红歌聚贤公司赔偿求职者相应损失。
提示
    求职者要多种途径了解招聘公司背景,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工作内容,对长时间大量招聘的要提高警惕。
类型3 歧视性招聘损害就业公平案情
    2023年底,上海银傲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备注“××地已满”“××、××地免”等字样,对特定户籍的劳动者就业进行限制,侵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益。
查处
    职业中介机构发布的就业信息中不得包含就业歧视性内容,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对上述公司的违法行为,上海人社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处罚。
提示
    如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歧视等侵害就业权益情况,可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反映。
类型4 黑中介挪用劳动者工资案情
    贵州先锋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过程中,以购买商业意外保险为由,克扣1.4万余名劳务派遣员工工资共计165.89万元,所扣资金并未用于购买保险,而是被该公司截留挪作他用。
查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对贵州先锋人公司的违法行为,人社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清偿被派遣员工工资,另对该公司拒不配合调查等违法行为,处以1万元罚款。
提示
    劳动者有权知晓劳务派遣协议内容以及报酬数额,如发现公司未按合同全额支付报酬或出现克扣情况,可向当地人社部门举报。
类型5 未经许可开展经营性招聘服务案情
    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广东省清远市人才智力市场、湖北潜江镇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家单位签订服务协议派遣数百名劳动者;湖北天门社区宏博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自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新天门”“天门社区网”发布招聘信息。
查处
    经营劳务派遣和网络招聘服务,均应获得行政许可。对上述两家公司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的违法行为,相关地区人社部门依法责令其停止业务、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定金额罚款。对湖北天门宏博公司的违法行为,人社部门依法责令其清除已发布的网络招聘信息,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
提示
    从事招聘等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应在显要位置展示相关许可。建议求职者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