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0-22 第11版:平安濮阳
| 大 | | 中 | | 小 |
|
|
庭前庭后齐发力释法说理解心结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刘亚茹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568 |
|
|
|
本报濮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刘亚茹)“感谢董法官帮我们解决了烦心事,心里的‘疙瘩’可算解开了……”10月18日,一起涉及多名未成年人的侵权纠纷案件在清丰县法院被妥善化解,9名未成年被告的家长向原告当庭赔偿完毕,纷纷向法官表示感谢。 该案中,9名被告与原告是某中学的同学,因琐事发生争执,导致原告身体受伤。承办法官接到该案后,考虑到该案双方当事人均为未成年人,如果不妥善化解纠纷,将对孩子们的一生造成影响。承办法官便靠前一步,在开庭前组织原告、被告的家长开展调解工作。 起初,原告、被告的家长就赔偿金额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僵持不下。承办法官坚持不懈,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开庭时着重查清案件事实,并耐心与双方沟通,引导双方互相理解。最终,原告和被告关于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庭支付原告赔偿金。 案件虽已了结,心结却难解。承办法官考虑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庭后又向9名被告的家长释法说理,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尽到监管职责。 编后 涉未成年人的矛盾纠纷案件不能“一判了之”,要注重消除对立、修复感情,更要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该案中,清丰县法院承办法官庭前倾心调解,抓住双方争议的焦点,开庭时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庭后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释法说理,让家长尽到监管职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