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0-22 第03版:法案聚焦
| 大 | | 中 | | 小 |
|
|
莫让不良情绪控制你的方向盘 |
热点事件:司机驾驶过程中与同车人发生冲突,突然猛加车速撞向路人;被撞夫妇因同时保护幼儿,一家三口被撞身亡;遇难者家属表示,不接受肇事者提出的以“替被害人家属养老”而取得谅解的提议 |
|
作者:□策划:河南法治报记者樊满江李治群 主持人:河南法治报记者井春冉朱广亚胡斌□嘉宾:汤阴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沈海宝 许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939 |
|
|
|
新闻事件 ●10月2日 18时42分,廖某某(男,20岁)驾驶一辆小型汽车,行驶至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大道莱顿风情小区门口路段时,撞倒正在过马路的行人,造成胡某某当场死亡、王某某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胡某受伤经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经勘查、检验鉴定,廖某某排除酒驾毒驾嫌疑,负事故全部责任。 ●10月3日 廖某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10月11日 景德镇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上述警情通报。 ●10月12日 据有关媒体报道,被害人家属王女士介绍,遇难者是她的儿子、儿媳和还有8天才满周岁的孙子。“肇事者与坐在副驾的女友为复合关系发生争吵,突然加速,撞人时车速为128.9km/h。被撞夫妻想推开对方闪避,又都本能地把孩子抱紧护着,最终一起被撞飞。有中间人传话,肇事者家属提出愿意赔偿,并让肇事者坐牢出来后侍候我们养老,希望取得谅解,我们没同意。”景德镇相关部门表示,案件正在依法处理中。 ●10月19日 据媒体报道,江西景德镇车祸致一家三口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批捕。遇难者家属告诉记者,肇事者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准逮捕的。 (据封面新闻、四川观察等媒体报道) 犯罪嫌疑人是涉嫌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司法实务中,拿到谅解书对判刑影响有多少?遇到交通事故该如何应对?本报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探讨。 法律探讨 问题一本案犯罪嫌疑人可能涉及的罪名是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席军旗:犯罪嫌疑人具体罪名的确定需要根据廖某某的主观心态、行为方式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故意和行为的危险性。交通肇事罪通常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继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本案中,若事实如报道中所说,廖某某在与坐在副驾的女友吵架后情绪激动,加速至128.9km/h撞向行人,这一行为显示出其对公共安全的漠视,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虽然廖某某没有使用传统的危险方法,但其高速驾驶并撞向行人的行为已对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故被害人家属认为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认为,廖某某如果只是因疏忽大意违反了交通法规导致事故,那么他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如果其行为是由于一时冲动,但明知自己的高速驾驶行为会危及他人生命安全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他可能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其在驾驶过程中有故意加速并撞向行人的行为,那么他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 吴建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两个罪名的概念、客观不法、主观责任方面均有不同。 首先,交通肇事罪的主观责任方面是一种过失心态,是因犯罪嫌疑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责任方面是故意,侵犯的法益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强调的是对社会整体公共安全的威胁。 其次,二者的犯罪后果要求不同。交通肇事罪要求有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如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危险犯罪,只要行为人所使用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即使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也可构成本罪。 最后,两罪的量刑不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相对较轻,普通交通肇事罪最高量刑七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较重,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现有情况下,如果廖某某在驾驶过程中确因与女友吵架而情绪失控,并非故意要撞击行人,只是由于疏忽或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超速行驶会导致严重后果,那么可能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廖某某在市区内将车速飙至128.9km/h,且市区通常人流量较大,其作为成年人应当能够认识到这样行驶极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但仍放任这种危险结果发生,其主观上具有间接故意。从这一点来看,廖某某的行为可能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问题二 肇事者家属提议让肇事者替被害人家属养老以换取谅解,在司法实务中,拿到谅解书对量刑影响有多大?什么类型的案件适用刑事和解? 吴建华:该案中,肇事者家属提出为被害人家属养老,以换取谅解,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被害人家属王女士明确表示不同意,希望严惩肇事者,避免更多类似悲剧发生。 一般来说,如果被害人家属出具了谅解书,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会有一定影响。法官一般会酌情从轻处罚,但具体的从轻幅度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而定。 刑事和解在司法实务中的应用率总体上不是很高。刑事和解适用案件常见类型有轻伤害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沈海宝: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和解程序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侵害个体法益的轻罪案件及除渎职犯罪以外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在司法实务中,当事人达成和解多为被告人自愿真诚悔罪,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形式获取被害人谅解,但也有为被害人提供特定的辅助、帮助抚养被害人家属等方式。因此,达成刑事和解关键在于当事人自愿,并就和解形式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和解协议必须具有合法性。 对于达成和解的案件,被害人一方向被告人出具谅解书,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法院可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在常见的故意伤害、交通肇事、非法拘禁、过失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刑事案件中,通过当事人刑事和解,能够较好地维护被害人权利,进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降低司法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 具体来说,取得被害人谅解是一个从轻的情节,量刑时会从宽处罚,但每个案件情况不同,对于从宽的幅度或能否适用缓刑,法院在裁判时需要综合考量案件具体情况。 问题三群众遇到交通事故时该如何有效应对?对于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您有何建议? 张建锋:如果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应第一时间下车查看。若不影响正常通行,放置警示三角牌,对事故现场拍照取证后,迅速将事故车辆移动到安全地带,再拨打110报警电话,等待民警现场处理。若影响道路通行,在拍摄现场照片保存证据后,把双方事故车辆移至安全且不影响交通的地带,再拨打110报警电话。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双方当事人没有争议的,也可直接使用交管12123App上的视频报警功能,完成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在线处理后快速撤离事故现场。 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现场情况,同时放置警示三角牌,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再拨打110报警电话,说明事故现场情况。若事故造成人员受困、受伤,应第一时间拨打119救援电话。 在此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摒弃交通陋习、弘扬法治精神、树立风险意识,做到安全文明出行,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生命健康负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