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30 第11版:河南法学会
| 大 | | 中 | | 小 |
|
洛阳市洛龙区法学会定鼎门社区服务点: |
平台人才齐发力基层治理出新绩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荆锐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554 |
|
|
|
洛阳市洛龙区定鼎门社区是一个人口密度大、经济繁荣的城市社区,矛盾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特征。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和法律服务站点融合发展,按照“服务场地最大化、办公场地最小化”原则,洛阳市洛龙区法学会在该社区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点(以下简称“定鼎门社区服务点”),配套设置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普法教育室、青年律师工作室、理论宣讲室、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等,为基层社会治理建通道、搭平台、聚人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席“接单问诊”化解基层矛盾 小区出现高空抛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化解,全力守护居民“头顶上的安全”。不久前,针对辖区政康苑小区高空抛物纠纷,定鼎门社区服务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潘丹勇深入小区走访调查。了解到当事人为一名租户且患有精神障碍后,经过分析研判和与当事人家属深入沟通,潘丹勇协调多方帮助租户更换租住地,由原24楼搬至一楼,圆满解决安全隐患,把矛盾化解于萌芽。 问题的成功解决得益于该服务点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据介绍,为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优势,深入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该服务点已配备50人开展基层普法宣传工作,其中青年律师一名、法律顾问一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一名,“四官”服务人员4名,小区普法宣传员21名,普法志愿者12名,法律明白人8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一名,综治专干一名。 强化站点建设助力普法宣传 洛龙区法学会强化基层站点建设,在定鼎门社区服务点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和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先后解决政康苑房顶漏水、长兴华苑修缮污水管道施工阻挠、租户与房屋中介租金赔偿等各类纠纷24件,有效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在洛龙区法学会的指导下,该服务点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工作,打造多个亮点品牌,被授予“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宣教示范培训基地”“洛龙区青年普法志愿者宣传教育基地”等称号;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打造了“安全教育基地”,成立洛阳市首家集消防安全体验、交通安全体验、应急逃生演练、未成年人保护为一体的“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设立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中心设置心理疏导站、家庭教育指导站、沉浸式体验馆等功能区,配备防校园欺凌等VR体验设备,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接受教育,从而增强防范意识,远离不法侵害。 坚持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细胞” 车辆乱停乱放不仅给他人带来不便,还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长兴华苑小区长期存在的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给居民带来了不小困扰。 在整治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定鼎门社区服务点积极推行社区“软”治理,通过指导长兴华苑小区党支部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走访入户开展民调,形成居民公约,不断营造“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并存的社区环境。同时,该服务点还征求热心业主意见,汇民意、集民智,开创性地在辖区内打造楼栋文化,将城市基层党建融入万家灯火。 “有了公约谁也不好意思再乱停乱放了,感觉现在小区的路都比以前更宽阔了。”定鼎门社区服务点的做法卓有成效,获得了小区居民的好评和称赞。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该服务点将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三驾马车”,通过建强小区党组织,发挥党支部阵地普法功能,结合管理难点、痛点问题,打造“党建共建+普法用法”模式,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普法工作的前沿阵地,促进多元共治,各方主体认识一致、方向一致、工作一致,凝聚精诚共治一盘棋,激活基层治理“小细胞”。 据悉,自开展工作以来,该服务点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78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4500余份、普法宣传品2.3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辖区群众法治意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