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9-24
2024-09-24 第06版:与人民同心 与法治同行 大 |  中 |  小 

南有善治乐在“枫”景

——南乐县在基层治理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走笔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贾鹏虎 通讯员马豪杰李磊/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981
    将服务者形象设计为可移动的吸盘图标,便于根据需求,在不同区域灵活调整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古人将安居乐业的幸福,作诗以歌之。今昔南乐县,和乐在继续。在基层治理的时代篇章中,他们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续写一方福祉。
    基层治理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无数基层政法综治工作者合力执笔书写。要统筹协调好群众新需求、社会新期待,以政治导向、政策方向、人心所向为题,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为本,在服务为民、执法为民中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一己之力。近日,河南法制报记者深入南乐县多地,见证各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益探索。他们用真情为民的浓厚底色,描绘出绽放在基层的最美“枫”景。
网格服务
        图寺庄乡创新搭建的管理模式
    在南乐县寺庄乡东寺庄村村室的墙上,张贴着一幅该村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示意图,瞬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图中清晰地展示了党员、人大代表、志愿者等不同服务者,在各自责任区域内的服务状态。这些服务者如同吸盘一般,紧紧吸附在各自区域,随时准备响应和服务,确保村民生活幸福、安全。
    这幅图例证了寺庄乡在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显著成效,体现了该乡在基层矛盾排查化解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与用心。据悉,该乡以综治网格为主,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网格,依托村合理划分的基本网格单元,将“乡—村—组”三级网格框架下移,统筹网格内党建、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做到信息无遗漏、民情底数清、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盲点、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
和谐幸福
        图梁村乡用情描绘的和美画卷
    南乐县梁村乡地处两省三县七乡的交会地带,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留守人员较多。老年人既要负责农活,又要照顾孙辈,妇女则要兼顾老人、孩子和家务劳动。为此,梁村乡聚焦“三留守”问题,积极探索关爱服务新路径,搭建平台、纾困解难。
    走进梁村乡后翟村的“童伴之家”,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手抄报,红色的国旗、灯笼,以及“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追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等充满感召力的语句,这些都是以稚嫩的笔迹书写出来的,更显动人。
  “这是‘关妈妈’带我们做的,她说,在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后翟村一名留守儿童说。“关妈妈”名叫关晓红,长期以来关心和照顾该村“童伴之家”的15名留守儿童,因此收获了“妈妈”的亲切称呼。
    开办“童伴之家”,是为了让留守儿童成长成才。该乡统一部署,明确专人分管负责,以村为单位,对无事实母亲抚养的儿童进行深入摸排,对排查出的157个缺失母爱的孩子逐一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为后续开展陪伴帮扶工作打好基础。
  “童伴之家”启动阶段,该乡克服资金短缺、场地不足和师资力量弱等问题,在招募活动参与者时,按照“四有”(自己有孩子、有文化、有爱心、有耐心)标准,通过推荐和考查等方式,选出“童伴妈妈”作为志愿者教师,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并组织孩子们编排节目,一起看书、下棋、玩游戏,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态和积极品格。
    自2018年起作为试点至今,“童伴之家”已从最初的单个村庄扩展到涵盖6个村庄的规模,帮助一名学生找到愿意每年捐款4000元的爱心人士,让8名困境儿童获得了相应救助,此外还有超过60人在临时救助计划中得到了帮助,4名留守儿童更是圆了大学梦。
    无独有偶,该乡“母爱加油站”以“呵护一个人,护住一个家,温暖整个村”为宗旨,为村内留守母亲及处于困境中的农村年轻妇女提供常态化救助;“夕阳红乐园”用真情服务留守老人,为老年人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开展节日慰问;“欢乐村晚”以热情唱响业余生活,组建巡演队,每周举办巡演活动,让留守老人唱起来、留守妇女跳起来、留守儿童乐起来,以小舞台促进大和谐。据悉,2023年3月,该乡被文化和旅游部确立为全国春季“村晚”示范乡。
    “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太多困难。那时,我常鼓励大家,要问问自己做这些事对不对。如果对,且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那我们就必须坚持下去。”谈及工作中的种种经历,梁村乡党委书记裴中江告诉记者。
金牌调解
        图谷金楼镇精准构建的矛调格局
    霍先女是南乐县谷金楼镇的“金牌调解员”,现已年过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她形容自己“有事没事,爱管闲事”。
    凭借多年工作经验,霍先女提炼出“十心十办”调解口诀,将矛盾纠纷细分为婚姻、赡养、婆媳、邻里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采取不同解决策略。霍先女表示:“农村矛盾较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帮助,我都愿意立刻伸出援手,尽力帮助和解。如今我年纪大了,就想培养更多的调解员,解决更多的问题。”
    从担任村妇女主任到如今担任人民调解员,霍先女为谷金楼镇的一方和谐稳定奉献了青春,至今仍在发挥余热。2023年10月,霍先女在“冀鲁豫三省四县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擂台赛”中获得“金牌调解员”称号。同月,谷金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县基层综治中心工作中,谷金楼镇1至6月排名两次获得第一、三次获得第二、一次获得第三。
  “培育典范,示范引领”是谷金楼镇在探索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镇打造“先女调解室”品牌,坚持法情理有机融合,巧用“望、闻、问、切”四步调解法。在先女调解品牌的示范带动下,各行政村成立说事评理队伍,把先女调解品牌由“一面旗帜”发展壮大为“一个团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
司法为民
        图基层法庭家事审判中的法与情
    “调解成功的家庭送来了锦旗,调离的家庭也送来了锦旗。当农民工成功领到工资送来锦旗时,包工头也同样送来锦旗表示感谢……”这是记者在南乐县法院近德固法庭采访时了解到的故事。
    据悉,近德固法庭承揽了全县辖区内的家事纠纷案件,此类案件情况复杂,审理难度大,不仅涉及案件表面的法律关系,更关系到案件背后的亲情、血缘、身份、人格等方面。
    法警队政委出身的调解员武会琦,每年都被县政府评为“金牌调解员”。当要求他准备宣传材料时,他总是回答没有时间,因为他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调解案件。热心肠的调解员李秀菊为了调解一起家事矛盾纠纷,不惜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在大街小巷逐一走访矛盾双方的家人、亲戚、朋友和邻居,只为能让两个家庭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演变为悲剧。
    近德固法庭庭长崔晓艳告诉记者:“上级法院设置家事审判庭是非常合理的,这类案件从法律上好解释,但其中的事理最难说清,要有爱心和耐心。婚姻案件是很多关系交织在一起的,需要法官抽丝剥茧。如果只是机械地套用法条,往往达不到让双方都能理解的目的。我们通过司法为民,尽可能让每个家庭都得到好结果。”
    民之福祉,法之所系。近德固法庭致力于打造成一个温馨的“会客室”式法庭,将原本的对抗性审判转变为引导性审判,鼓励当事人强化家庭观念。该庭将“家”的元素融入法庭各个角落,特别设立家事调解室和儿童探视室,确保每名诉讼群众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最美的故事在基层,最美的“枫”景在基层。连日来,记者遍访南乐县的最大感触,就是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扎实、务实,政法综治人员的用心、用情。南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宗欣说,下一步,该县将紧盯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目标,在源头治理、闭环管理上下功夫,在精微创新、聚力实干上更用心,用履职担当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用责任信念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乐、法治南乐。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