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8-30
2024-08-30 第16版:法治关注 大 |  中 |  小 

加强食品监管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策划河南法制报记者樊满江李治群执行河南法制报记者黄丽特邀嘉宾河南中砥律师事务所 席军旗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612
    
编者按
    秋季开学如期而至,为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本报拟推出开学季安全与法治系列报道,通过回顾典型案事件,特邀法律法学专家以案释法,送上法治“锦囊”,帮助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注意安全防范问题,为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单位、监管单位及从业人员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自查与接受监督,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案例一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标签
    开学伊始,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某小学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该食堂食品原料库内存放的一袋透明塑料袋包装的干海带丝(约3千克)标签不符合规定,外包装上仅有“福建特产特级海带丝”字样,未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其他事项,且包装用透明胶袋封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条第四项规定,执法人员依法对该袋干海带丝食品原料予以扣押。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项规定。依据该法规第一百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给予没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原料干海带丝(约3千克)和罚款6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二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
    开学前夕,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某幼儿园学校进行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该食堂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食品涉及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如果食品经营人员患有传染病,很容易导致食物携带病毒,进而造成消费者被感染。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据该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并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学校食堂承包企业未按要求建立进货查验记录
    时逢开学季,某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接到投诉,称昆明某学校食堂当天售卖的红烧肉有畜类异常气味。执法人员立即对该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食堂由昆明某餐饮服务管理公司承包经营,其食品进货查验台账记录不完整,索证索票不全,不能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有效溯源。执法人员参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集体用餐配送膳食》,现场对当天售卖的红烧肉(当批次留样)进行送检,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结论为“符合”。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属于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违法行为。该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依据该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解读
问题一: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学校有哪些法定职责?
    席军旗:首先,学校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校园内所有餐饮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其次,学校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应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卫生意识,提高操作技能,确保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应定期对食堂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食品安全隐患。
    在食品采购方面,学校应选择信誉良好、证件齐全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可靠,质量有保障;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详细记录食品的来源、数量、批次等信息,以便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和处理。
    学校应定期对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自查,确保食堂环境整洁、卫生;应设立食品安全投诉和举报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反映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
    最后,学校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接受监督和指导,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问题二:若从食品加工环节遏制传染病流行,有哪些法律予以保障?
    席军旗:为从食品加工环节有效遏制传染病传播,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来提供保障。
    首先,食品安全法是基础性法律,规定了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本要求,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会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媒介。其次,卫生标准法规对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操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加工设备的清洁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防止病原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滋生和传播。再次,食品检验检疫法规要求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检验检疫,确保其不含致病菌或其他有害物质。在特定情况下,针对某些高风险的传染病,政府还会出台特别法规,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特定环节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在执行层面,政府设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食品加工企业的日常运营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食品加工企业,监管部门有权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许可证,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这些法律保障措施,政府能够在食品加工环节有效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保障公众健康。
问题三: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应当履行哪些法定职责?
    席军旗: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是保障校园师生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基于前述案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应履行的关键职责有:
    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烹饪、留样、餐具消毒、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环节,确保每项操作都有章可循。
    二是严格进行食品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确保所有食品原材料及添加剂均来自合法渠道。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详细记录供应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进货日期、数量等信息,做到索证索票齐全,以便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有效溯源。
    三是加强食品贮存与加工管理。食品应按照不同特性,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生熟分开、工具专用、防止污染。定期对厨房环境、设备设施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整洁。
    四是实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企业需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隐患。
    五是开展食品安全自查与风险评估,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检查与处置,及时接受社会监督与反馈,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