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7-26
2024-07-26 第11版:安阳政法 大 |  中 |  小 

共情共鸣解“法结”更解“心结”

作者:□张东丰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896
    作为基层法庭的一名法官,我每天面对的都是些民间借贷纠纷、宅基地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来自农村的我,在与当事人交流时,总是把他们当作我的父辈、兄弟姐妹,有时会为了老年人赡养问题感到忧心,有时会为了小两口感情搁浅感到遗憾……法槌起落,惯看人间悲欢离合;法庭内外,品味世间百味人生。
庭前调解延续父子亲情
    有这样一起案件,原告刘某与老伴育有三男一女,两人含辛茹苦将子女抚育成人。老伴在世的时候,刘某与老伴一起生活,不需要儿女照顾。老伴去世后,刘某悲痛过度,身体状况急转直下,需要人照顾生活起居,无奈之下轮流到3个儿子家中居住生活。
    刚开始,刘某的儿子儿媳妇们照顾得还算尽心周到。可时间久了,3个儿子产生了纠纷,最后发展到都不愿意照顾老父亲。出于无奈,刘某只得暂时搬到女儿家居住。刘某知道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便一纸诉状,将3个儿子告到了法庭。接到案件后,我觉得这起赡养纠纷不能“一判了之”——案结不一定事了,只有打开当事人的心结,才能彻底化解纠纷。
    案件开庭当天,我把刘某的3个儿子叫到调解室与他们谈心,向他们讲述以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告诉他们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也有跪乳恩,引导他们回忆父母的艰辛和无私奉献的爱护。最终,3个儿子表示愿意继续赡养刘某,并当场将刘某接了回家中。
一顿午饭修复夫妻感情
    另一起案件中,张某经人介绍与王某相识并成婚,婚后到女方家中生活。张某觉得长期在妻子家中生活,受尽了外人的议论和嘲笑,便产生了想要带妻子和儿子回自己家生活的想法。而这一提议,遭到了岳父母的极力反对。
    随后,张某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少回家。王某便将丈夫张某起诉到了法庭,要求与其离婚。
    开庭当日,夫妻二人不顾哭闹的儿子,产生了争执,甚至还要离开法庭,我赶忙让同事照顾好他们的儿子,又追上二人,将他们劝回法庭。时至中午,我为他们一家人准备了午饭。在吃饭期间,我背靠背给两人进行调解,告知其为人父母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最终,王某表示愿意和丈夫回他家生活,并答应日后会做通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这顿午饭虽然吃得有点晚,可看到一家三口拉着手走出法庭,我的心情却无比地轻松。(作者系汤阴县法院菜园法庭负责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