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4-08 第03版:法眼观澜
| 大 | | 中 | | 小 |
|
|
无标题 |
|
|
作者:□峻峰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077 |
|
|
|
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围猎﹄利益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发布8件依法惩治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发布这些典型案例,彰显了司法机关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坚定决心,必将促进典型案例教育、警示、震慑作用的发挥,进一步营造反腐败的浓厚氛围。 一直以来,各种行贿人不择手段“围猎”国家工作人员,是当前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并逐步成为我国依法惩处行贿犯罪的重点。 过去的事实证明,许多黑恶势力犯罪的存在都是因为“保护伞”的存在。绝大多数涉黑涉恶犯罪分子都是采取行贿和利益输送的方式,收买司法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致使黑恶团伙未能被及时打击而长期为害一方,严重破坏当地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态。有的犯罪人员为谋取职务提拔而行贿,不仅严重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而且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到组织人事领域,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特别是在一些司法部门,犯罪分子通过行贿逃避法律制裁,谋取减刑、假释等,滋生刑罚司法腐败,严重危害法治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行贿行为花样百出,手握权力的人也有爱钱的欲望,这样一来,苍蝇便专叮这“有缝的蛋”。近日,司法部前部长唐一军落马,三任司法部长落马,让众人惊呼,司法部长怎么成了“高危职业”?是什么让他们“前腐后继”,同饮贪泉之水? 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牟取利益的筹码,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会身败名裂。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只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心中,把一身清白作为当官的廉洁追求,才不会出问题。 据历史资料,我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新中国成立之初毫不犹豫把上海滩上十余幢房屋和独楼全部献给国家。她坚持人民至上,心怀法律,意志坚定,两袖清风,赢得一致赞誉。 腐败犯罪中,腐败官员受贿是内因,行贿是外因。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既有为虎作伥,又有推波助澜,导致腐败行为多发,权力越大,贪腐的情节就越严重,受贿金额越大。 从防治腐败的内因方面看,要持续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和引导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决不做徇私枉法的守财奴,不让司法部长等成为高危职业。 从防治腐败的外因方面,行贿不止,受贿不止。因此,必须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斩断权力“买方市场”的腐败链,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切实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 依法惩治腐败犯罪,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保持惩治受贿、行贿犯罪的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