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1-31 第08版:法治现场
| 大 | | 中 | | 小 |
|
|
新宠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张东实习生李梦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961 |
|
|
|
1月26日,农历腊月十六,开封市艳阳高照,但依旧北风扑面,寒气逼人。河南法制报记者跟随开封市祥符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采访,发现这里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各个年画门店里挂满了色彩斑斓、线条饱满的年画;顾客一边和店主交谈,一边挑选着心仪的年画;快递小哥打着电话,行色匆匆……检察官上前向木版年画手艺人询问年画生产和销售情况。 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传承千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练,形象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木版年画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喜迎春节的“新宠”。 2022年年初,祥符区检察院在开展非遗保护专项监督活动时发现,木版年画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手艺人数量逐渐减少,年画主题单调守旧,宣传不到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行政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和引导体系,导致非遗保护工作存在职责不明等情况。对此,该院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形成朱仙镇本土文化保护合力。 在该院建议下,朱仙镇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打造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两年过去了,木版年画发展现状如何?河南法制报记者跟随检察官来到朱仙镇运粮河西岸中段的万同老店,看到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一块块雕刻完成的木版,各类武将门神、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应有尽有。 “你们来得正好,快看看,检徽刻得怎么样?我们正想给你们送过去当面表示感谢呢!”检察官走进店铺,木版年画传承人张继中迎了上来。 “听了你们的建议后,我们在创作题材上进行了创新,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张继中笑着说。 如今,朱仙镇有木版年画门店近20家,产品远销海外,年产值近4000万元。古老的朱仙镇年画艺术焕发出生机,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木版年画是朱仙镇历史的脉、文化的本,我们将持续凝聚社会的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让朱仙镇木版年画这张‘金名片’熠熠闪光。”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代朝辉说。该院将继续找准公益诉讼与非遗保护的结合点,运用公益诉讼“利剑”,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用责任和担当书写高分检察答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