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1-15
2024-01-15 第04版:平安河南基层行 大 |  中 |  小 
枫光人物

最会评理的老李

作者:□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侯钦晓王园园马建刚吕栋梁张弦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275
人物名片
    老李名叫李威武,今年61岁,是洛阳市孟津区城关镇“金牌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多年来,李威武受理各类案件200余起,排查和调解的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9.7%,实现了零越级上访、零民转刑事。2021年“李威武人民调解室”成立,省司法厅领导到此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2023年10月,李威武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爱解“死疙瘩”细心钻研结硕果
    虽是冬天,“李威武人民调解室”里的气氛却一点都不冷,记者一行刚进屋,就被热情的老李招呼着坐下,手里被塞上一杯热茶。
  “今天来咱司法所,俺就是为了找老李!”
  “老李老李,最会评理,你看看俺俩这事咋办吧?”
  “老李可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啊,就没他解不开的‘死疙瘩’……”
    刚坐下没多久,记者就感受到了孟津父老乡亲对老李工作发自内心的肯定。
  “人民调解员绝不是当个‘和事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理性判断家长里短,在法律的框架下,为遭遇纠纷的群众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李威武说,为此,他不断学习各类法律知识,潜心钻研调解技巧和方法。
    正因为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老李成为业界权威。在案件中,他总是能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在矛盾问题中迅速理出脉络,以法析案,以理服人,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
争做“排雷兵”尽职尽责促发展
  “百十个老百姓围着一家工地,说祖坟被挖了。老李,你快去看看吧!”
    前段时间,李威武接到一起祖坟被挖毁的索赔纠纷案,案件一方是家族六座祖坟被毁进而愤怒围堵工地的百余名群众,一方是急于赶工期却被迫停工的企业。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这家人轮流蹲守在工地门口,导致工地无法施工,企业每天都有大量损失。”老李介绍说。
    为尽快化解矛盾,李威武带领调查组人员多次跑到工地现场实地勘测,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并绘制了图文并茂的《坟地毁损情况勘察报告》,多次带双方代表到现场核对相关数据。
  “坟墓作为埋葬死者尸骨的特殊场所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老百姓悼念死者、寄托哀思的精神载体。破坏坟墓,侵害了死者人格利益,也对其近亲属造成精神伤害。”李威武苦口婆心地给企业方解释,按照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相关规定,应该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才有利于维护公序良俗。
    最终,经老李多次调解,在法律责任和道德理念的宣讲中,双方达成了赔付协议并握手言和。
    随后,为避免家族人员因赔偿分配问题引发新的矛盾纠纷,李威武召集家族代表进行座谈,商议出妥善处置赔偿金的方案。
甘当“螺丝钉”默默无闻作贡献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老李。
    抗疫三年,李威武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抗疫一线。2021年,他的身影又出现在防汛救灾现场。在他的组织下,孟津区人民调解员义警队的10名志愿者奔赴防汛救灾一线,展开工作。
    老李深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更多懂法律、明政策、有技巧的调解员。
    因此,他经常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调解经验和做法,帮助更多的人民调解员加深对调解工作的理解和掌握。
    近年来,他先后受邀参加各类义务培训30余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网格员、调解员达2300人次。
    他说,让调解员这个群体共同提高能力水平,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打开心结、解决矛盾,最终实现处处和谐的美好愿景。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