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2-18 第10版:法治论坛
| 大 | | 中 | | 小 |
|
|
积极探索新路径党建业务双提升 |
|
|
作者:李敏张琳常俊田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567 |
|
|
|
近年来,确山县人民检察院将红色教育与检察工作相结合,推动政治与业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确山检察特色、符合工作实际的新路径,即打造“红润确检”文化品牌矩阵,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红润确检大讲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要求,确山县人民检察院着力打造“红润确检大讲堂”,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检察业务学习。该讲堂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确山竹沟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视频课堂、现场教学和专题党课、业务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干警能力素质,促进干警忠诚履职,并通过学、赛、练环节,把干警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和争先创优的强大动力。目前,“红润确检大讲堂”已举办4期,深受干警欢迎。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红润少年”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今年以来,确山县人民检察院着力打造“红润少年”品牌,立足检察监督职能,以小切口做实未成年人综合保护;认真贯彻未成年人检察“润物细无声,红色血脉承”的工作理念,将法治教育和红色教育寓于案例阐释、情景演绎、实物展陈之中,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远离违法犯罪,厚植家国情怀。今年以来,确山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干警联合司法社工,对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对象开展法治教育13次、红色主题教育5次,促使两名考察对象顺利考上大学;针对家庭教育监管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共向未成年人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42份。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绿益朗陵”品牌 确山古称朗陵,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坑塘堰坝星罗棋布。近年来,确山县境内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频发,确山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造“绿益朗陵”品牌,助力确山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山县人民检察院选派6名党员干警,成立临时环资办党支部,组建“绿益朗陵”一体化履职办案团队,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实行统一受理、集中管理、专业办理;创新“原地+异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生态修复公益服务,引入社会网格力量,延伸检察监督触角,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源头预防,办案质效大幅提高。今年以来,确山县人民检察院制发环资类检察建议由2022年的15件提升到2023年的30件;办理跨区划淮河流域治理公益诉讼案一件;累计清理危险废物1000余吨,收缴生态修复金300余万元,建设生态林修复基地200余亩,相关做法被省检察院《河南检察简报》转发。 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红润确检融媒体工作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确山县人民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于今年6月成立“红润确检融媒体工作室”,围绕“四个突出”“三个聚焦”开展检察宣传,即突出检察工作的重点、突出群众关注的焦点、突出法治建设的热点、突出品牌创建的亮点,聚焦确山竹沟精神、聚焦生态环境主题、聚焦典型案例宣传,先后在官微开设“确检故事汇”“检察官说法”“环境资源保护”等6个专栏,组织拍摄“以案释法”短视频11期,其中《筑牢养老防护网守好老人钱袋子》被驻马店市检察院转发。今年以来,确山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刊发外宣稿件630余篇,其中《用劣质尿素冒充品牌化肥》被检察日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介转载。 (作者单位:确山县人民检察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