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12-18
2023-12-18 第04版:平安河南基层行 大 |  中 |  小 

梦想

作者:□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李东红侯钦晓岳明张东吕曈贾鹏虎朱思洁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447
个人名片
    代玉建,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2014年5月起任开封市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代玉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兰考县“焦裕禄精神好干部”称号,获得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兰考县五一劳动奖章等。
毅然回乡 老板弃生意——“他的心已经回到代庄了。”
    在外人眼里,32岁的代玉建着实让人想不通,放着红火的生意不做,回到了已经离开十几年的家乡。
    2001年,代玉建在郑州做起了黄金饰品生意。最风光的时候,他开了7家金店、3家酒店,一家老小都搬到了郑州。用代玉建自己的话说,“生意不错,每天巡巡店,开着车到处转转,一天就过去了”。
  “你是哪个村的?”每当被兰考老乡问到这句话,代玉建都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代庄有名——穷得有名。”那时候,他便感慨:“生意再好,只能代表我自己。代庄人都富了,说话才有底气。”
    2014年,在代庄干了半辈子的老党支部书记龙玉彬几次找代玉建,希望他能回乡带领乡亲们建设新农村。起初,代玉建放不下家人,只是给家乡捐款捐物。直到2014年5月,代玉建决定回乡。
    和身边所有朋友一样,代玉建的母亲当时并不理解他的这个决定,一整年没有跟他说过话:“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又回村了……”
  “拦也拦不住,他的心已经回到代庄了。”代玉建的妻子张其霞说。
化解矛盾 党员打头阵——“群众的冷暖之事拖不得。”
    刚回到代庄时,村里的情况比代玉建想象得还要复杂,最让代玉建头疼的现象是:“干部一来,人堆就散”。
    为了走进群众、了解群众所需,他带着党员干部从村里的红白事开始,谁家有事就去谁家搭手帮忙。时间久了,“干部一来,人堆就散”的局面变成了“干部到哪里,群众就扎堆到哪里”。不仅如此,代玉建调动党员干部成立矛调小组,党员干部普遍下沉一级,每年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形成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出乡、困难不上交”的有序局面。
    “群众的冷暖之事拖不得。”心里时刻揣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书记常说的这句话,代玉建带领村“两委”干部,创新设置“一拖四”工作模式,让45名党员、36名群众代表和几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包各自的家周围4户邻居,调解邻里摩擦、解决村民们急难愁盼的问题。代玉建还和党员干部一起组织举办“饺子宴”,群众有什么矛盾,在村民广场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多厚的坚冰都会因心相通而消解。
    2021年,代庄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代玉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扩路拆墙 泥路成大道——“拆了56户,零赔偿零上访。”
    代玉建向记者展示了代庄以前的村道,一条水泥小路不到3米宽,两辆车都过不去,每逢下雨路旁还有积水。但扩路意味着需要把村道旁56户村民的房屋或者围墙拆掉,大多数群众不愿意。代玉建拿出了解决方案。
  “村干部先拆,然后再拆党员的、群众代表的,最后只剩群众的。但是只要有一家不答应,我们就不能拆。”代玉建和龙玉彬多次给群众讲扩路的好处。经过半年的努力,56户群众的房屋或围墙全部拆除完毕,10米宽的柏油路铺成了。“没有伸手向上级政府要一分钱,没有一户上访。”代玉建说。
    如今,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代庄村民人均年收入由4600元升至2.3万元。代庄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基层社会治理首批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离开代庄村时,夜幕已经降临。代玉建站在村委会门口的路灯下,挥手送别采访组,而后转身往宁静的村子里走去。他渐行渐远,但背影透露着风霜抹不去的青春和干劲,与村口那块大大的牌子相映成趣——
  “大美仪封,因为有你。”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