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11-09
2023-11-09 第13版:法治论坛 大 |  中 |  小 

以数字检察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

作者:□王宏溥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9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而数字检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云计算就是生产力,互联网就是生产关系,数字技术是未来竞争的利器。数字检察是检察工作迈向现代化的核心路径,也是检察工作换挡升级的重要抓手与引擎。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检察战略是检察机关推动法律监督质效飞跃的关键变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数字检察不仅是“器”更是“道”。与传统的信息化工作不同,新时代数字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按照现代化的方向和要求发生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改变。不能仅仅把数字检察当作助推检察履职的辅助工具,数字检察更是全面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实现监督办案理念、模式、机制变革,最大限度激发检察机关功能潜力的重要引擎。
    二、数字检察战略可以促进更高水平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
    数字检察内在要求“四大检察”横向一体化融合履职、综合履职。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总体布局容易出现部门壁垒、业务壁垒。而数字检察战略可以推动检察履职更好地由“条线分割、单兵作战”向“融合履职、集成作战”转变,创新审查、调查、侦查“三查融合”的履职方式,打通“业务+技术”的工作路径,有效融合“四大检察”职能,推进“十大业务”有机贯通。
    数字检察能够促进更高水平的能动履职。能动检察是办案方式方法方面的能动,具体到司法办案中,就是向前延伸触角,向后延展监督。部分干警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没有内化于心。需要通过党建引领等方式,使干警认识到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是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具体体现,要把这一理念渗透到每名干警、每一起案件和每一个办案环节。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有利于打通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系统治理”的工作路径,驱动法律监督工作化被动为能动、化碎片为系统、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提升法律监督品质。
    三、数字检察战略要求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注重大数据意识的养成。部分干警对“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数字检察理念认识不足,数字思维未充分融入日常办案。如部分干警只注意到纸质卷宗,对电子形式的证据材料、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行刑衔接平台中的数据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不用学就会的现成技术工具、运用起来存在责任风险等。针对干警对数字检察存在的认识偏差和畏难情绪,通过业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引导检察干警转变“数据是技术工作”的错误认识,检察监督由注重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判断,以树立数字检察新理念为起点,思考用大数据解决法律监督中的重点、堵点问题,主动从数据中发现监督线索、分析发案趋势、指导办案、促进治理。
    二是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将数字检察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检察工作规划,成立检察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通过专题指导、量化考核等形式强力推进。在检察人员业绩考核中增加大数据检察工作的权重比例,把数字检察工作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督促检查,对数字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鼓励干警积极参加上级检察院组织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完善数据获取模式,一方面深挖内部数据资源,另一方面打通“数据壁垒”。充分开发、整合、运用检察机关办案数据资源,激活检察业务系统“沉睡数据”,从中发现监督线索、分析趋势、指导实践。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以双赢共赢多赢为出发点,以解决对方的堵点、痛点问题为突破口,破解数据跨部门共享的难点。如针对司法、行政执法机关工作的难点与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能动发挥检察职能加以解决,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认同。
    三是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数字检察是对检察干警履职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适应时代变革的全方位能力重塑。数字检察人才是能够运用数字思维、数字技术,践行“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大数据法律监督人才。如浚县检察院结合正在实施的“青蓝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以每月的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检委会学习、案例复盘分享会,以及每周的数字检察专题培训为阵地,通过教练式培训、渗透式学习,大会讲小会谈,案上抓事上练,纳入院党组重点督办事项,将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和智能履职的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全体检察人员。同时,为培养干警的数字思维和数字检察工作能力,在“浚县检察”官微刊发干警关于数字检察的培训心得、理论文章,使数据融入日常办案,实现法律监督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作者系浚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