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0-12 第05版:法治看点
| 大 | | 中 | | 小 |
|
|
调解过程:念好“防、疏、调、访”——“四字诀”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尹志丹通讯员李洁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753 |
|
|
|
近年来,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念好“四字诀”,真正把矛盾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初始、吸附在当地,“三零”平安村(社区)占比达85%以上。 防当先把源头 一是整合资源,用好“一村一警一法治副书记一法律顾问”资源,发挥236名网格员、调解员的优势,利用村“两委”每周工作例会研判问题。二是专兼结合,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原则,用足“掌上村务”,及时公开征地范围、征地数量、补偿标准、分配方式,有针对性地实施“五必访”。三是协调联动,联合民政、劳保、财政等部门,为失地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引导等服务。 疏作基消隔阂 一是融真情,互换角色。通过面对面谈话,让群众吐不快、表意愿、谈想法,由“堵”变“疏”。二是摆事实,依法宣教。通过释法律、讲政策,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问题,避免矛盾升级。三是灵活高效化解。利用现场公开说事的方式,最大限度让双方当事人主动消除隔阂,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调为本聚合力 一是守好村组第一道前沿阵地。聚焦打造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示范村,组建由村“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乡村“五老”、律师组成的调解队伍,采取圆桌会、院落会、镇村夜话等方式实现群众诉求。二是扎牢镇级第二级基础护网。针对复杂问题,借助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实施专班专案专题推进。三是夯实纪法最后一道屏障。对提出超出国家法律政策范围、不合理赔偿要求的且不听劝告的,坚决依法打击。 访为贵抓长效 一访切入把脉。针对化解结案的矛盾纠纷,通过入户走访掌握当事人思想动态,预防反弹回流。二访留印评估。采取“一回访一记录”方式,关注事态进展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收集当事人对化解工作的意见。三访普法释理。以宪法、民法典、《信访条例》为宣传重点,达到回访一户、宣传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