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9-27 第06版:法治专题
| 大 | | 中 | | 小 |
|
|
打好矛盾化解“组合拳” |
——柘城县委政法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侧记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何永刚
通讯员李慧颖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453 |
|
|
|
眼看着下雨,家住柘城县远襄镇杜庄村的李某心里盘算着,“等雨停了,过几天,就能种麦子了。”但就在几天前,李某还因为邻居侵占了他家的田地一脸“愁云。” “我到法庭起诉后,法院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杜庄村委一起给我调解了。”李某对案件很是满意。 这是柘城县主动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平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柘城县委政法委不断加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度,通过让法官带案下访调解、下发案件交办单、利用调解小程序等多种形式,让矛盾纠纷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推进法治柘城、平安柘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坐堂审案”到“一线调解” “大爷,今年玉米收成怎样?”“日常生活中,有需要我们法庭的地方吗?”近段时间,柘城县法院大仵法庭庭长李艳与法庭工作人员走上田埂,与村民拉起了家常。 走出法庭,走进田间地头,到群众身边走访,是该法庭响应县委政法委“法官要从‘坐堂审案’到‘一线调解’”的具体实践。 杨某与孙某因为宅基地纠纷来到大仵法庭。为防止双方矛盾激化,李艳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邀请了乡村干部一起参与庭前调解。大家结合实际情况,从情、理、法入手,经过4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为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柘城县坚持能动司法,不断延伸法律触角,除了法官接案后主动融入调解之外,各乡镇干部可根据需要,邀请法官主动参与、指导、监督诉前调解,力促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转变新模式,实现司法服务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转变。 “案件交办单”化解矛盾有实效 “兹有李某某诉吕某某离婚案件,现移交责任单位老王集乡政府,责任人:王某某……”这是一张由柘城县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案件交办单,签发人是柘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震。收到案件交办单后,老王集乡政府非常重视,立即组织调查、调解,限期完成了调解任务。 柘城县为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信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柘城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对到法院诉讼或到信访部门信访的当事人,设计了案件交办单。接访人员和法官把能够在乡镇和村里化解的矛盾纠纷,填写到交办单上,交办给有关乡镇或者责任单位,限期化解。 调解不成的,由责任单位在5日内移交属地法庭,属地法庭即刻启动诉前调解程序,限10日内化解。及时引导达成和解、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到属地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柘城县已经通过案件交办单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828件,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矛调”小程序线上接单线下调 “前几天我在柘城县矛调小程序上提交了调解申请,第二天俺村村支书就给俺组织了现场调解,可省心啦!”安平镇大毛村村民毛永雨说,困扰他多年的宅基地纠纷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进一步做好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柘城县政法委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研发推出了柘城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微信小程序。 据悉,该微信小程序能够实现群众诉求“一键下单”、受理人员“一键立案”、矛盾调解“一键响应”、闭环管理“一键调处”。它既是信息发布平台,也是社情民意收集平台和问题处理化解平台。 “群众遇到治安类、稳定类、安全类问题都可以提交,村一级建立有矛调组织,接到指令后,可第一时间上门调解。”县委政法委平安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照宇说。 日前,该微信小程序先后收到矛盾纠纷调解申请523次,平安建设等意见建议361次,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排查精准度和化解时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