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7-19 第09版:检察天地
| 大 | | 中 | | 小 |
|
|
浚县检察院做好“古”文章保护“古”字号 |
|
|
作者:□牛长涛宋凯云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194 |
|
|
|
“在检察院的积极推动下,我们争取到了3000万元综合保护项目专项资金,用于摩崖大佛及石刻修护,目前项目修护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日前,浚县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综合保护项目负责人对前来回访的浚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 浚县古称黎阳,是我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大伾山摩崖大佛距今有1600余年的历史,在自然和人为的多方影响下,摩崖大佛和石刻损坏严重。该院积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开展“古”字号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深度监督,精准制发检察建议并争取专项资金,多方协作,推动石佛、石刻和石窟等古迹综合保护,全方位助力浚县古城保护。 1 深入排查广拓线索渠道 该院成立“古”字号专项行动办案小组,采用“实地走访+线上排查”的形式,汇集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对古城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开展全面排查,收集涉“古”公益诉讼线索。特别是在2023年第十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期间,该院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大数据排查,发现大伾山古树名木存在被游客随意攀爬、折枝等情形,部分古树名木缺少保护标牌、存在监管缺位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媒体工作者和文物保护管理一线从业人员加入“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排查发现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也存在渗水、外表脱落等问题。 2深度监督做实精准保护 针对摸排出的案件线索,该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相关特邀检察官助理等组成“智囊团”,从监督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多个维度,认真审查评估,确定调查方向。对符合公益诉讼立案条件的案件线索,制订调查计划和方案,固定相关证据,为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做足准备;针对古树名木保护措施不到位、古城墙护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该院分别向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及时整改。 3深化协作凝聚保护合力 该院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对古树名木、古城墙保护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查看,确保整改效果。该院与县自然资源局联合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古树名木的维护复壮,并建议县绿化委员会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制度,组织人员定期现场实地巡查;与县文广旅局逐一勘查古城墙顶部木质防护栏杆,推动争取专项资金348万元,该局拟对松动的栏杆重新安装加固,拆除连接铁链,改换木质围栏连接,项目设计方案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 对重点监督工作,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常态化治理。浚县大运河位于浚县古城西城墙外,属于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部分。2021年7月,浚县遭受洪涝灾害,该院主动跟进监督,组织干警沿大运河沿线进行实地排查,先后办理妨碍河道行洪案件24件,共清理树障81万余株,拆除违章建筑42处,厂房200余间;积极与县河长办、县河务局等职能部门沟通,先后形成《浚县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卫河、共产主义渠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完善大运河保护机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