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1-31 第06版:法治综合
| 大 | | 中 | | 小 |
|
|
整治“三粉”乱象“晒”出责任“亮”出决心 |
——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守查保”专项行动综述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696 |
|
|
|
核心提示 2022年以来,针对禹州市部分“三粉”企业商户存在的食品标签不规范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迅速查找不足,全面深入整改,强力消除隐患,突出八项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该市“三粉”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促进“三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 该局坚持“四个最严”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食品安全三年攻坚和“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周密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具体负责督导检查、统筹协调和收集汇总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班,负责所分包“三粉”食品生产企业商户风险排查、整治规范和审核验收工作,确保领导有力、人员到位、职责明晰、落实有效。 压实主体责任 该局召开全市“三粉”企业商户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警示教育暨产品质量提升推进会,对所有粉条企业进行提醒约谈,督促其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生产过程、关键环节控制及进货查验、产品贮存和产品销售等要求;集中签订《粉条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落实主体责任承诺书》,“晒”出生产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亮”出抓好食品质量的决心。 健全监管机制 该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规定,将食品安全治理纳入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强化“市、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不断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能力;加强部门联动,完善信息通报、有奖举报和“黑名单”等制度,定期开展集中行动和联合执法,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 开展集中整治 该局坚持分类施策,对该市92家“三粉”生产主体分3个层次进行整治规范,对基本符合生产条件的按照标杆企业标准进行规范,对长期停产、生产条件较差的坚决予以清退,对具有整改意愿的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聚焦“三粉”生产企业及加工小作坊,围绕从业人员、生产加工条件、原辅料采购、添加剂使用等环节开展全面自查,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重点检查粉条生产单位的原辅料进货查验情况、食品生产条件、出厂检验、标签标识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整改、立案、停产、注销、吊销等举措。 规范行业秩序 该局结合该市建立的追溯体系管理系统,将“三粉”生产企业商户全部纳入,做到产品全程追溯;组织“三粉”食品生产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全面系统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生产加工技术要求等,不断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示范企业商户先进引领作用,积极带动中小“三粉”企业改造提升或整合;坚持疏堵结合、查打结合,坚决取缔加工黑作坊;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通报违法查处情况,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制定产业规划 该局制定“三粉”制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龙头加工企业为引领,整合集中小、散企业,支持培育示范性、引领型加工企业;深入挖掘“三粉”产业发展潜力,打造以体验、旅游、健康为亮点的多元化发展体系;增强生产加工企业商户品牌意识,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培育和宣传力度,生产绿色优质粉条,重塑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引导“三粉”行业协会发挥自身作用,规范行业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推动行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宣传教育 该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三粉”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投诉举报;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不合格食品的抽检及后续处置情况,确保专项整治效果长效化。 完善行业标准 截至目前,禹州市共取缔清退“三粉”生产企业商户11家(小作坊10家、生产企业1家),完成整改恢复生产66家,正在整改提升15家;已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改造硬件设备、厂房,17家小作坊提档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为加强该市“三粉”企业生产标准规范,该局组织禹州市食品安全协会、禹州市食品安全协会三粉专委会、三粉企业起草的粉条团体标准,“禹州粉条”执行标准(T/YZSA003)和“薯类粉条”执行标准(T/YZ?SA004)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目前正在有序推广使用中。 (禹州市政府食安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