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0-14 第03版:要闻
| 大 | | 中 | | 小 |
|
河南政法这十年 |
护航之路勇争先 |
非凡十年,我省政法各单位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履职尽责,中原大地平安底色更亮,人民群众幸福成色更足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孙梦飞李慧/整理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421 |
|
|
|
10月13日,省委宣传部举行“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政法专场新闻发布会。省法院常务副院长郭保振、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田凯、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朱海军、省司法厅副厅长王继军回答记者提问。现将省政法各单位在全面履职尽责中体现为民宗旨的举措和成效摘要整理如下: 河南法院系统: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破解“打官司难”,为群众提供更优诉讼服务体验。 推行诉讼交费、诉讼保全、电子送达“一网通办”,调解、速裁、快审“一站解纷”,律师进入法院“一码通行”。2018年以来,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阅卷、网上调解、网上委托鉴定、电子送达等均居全国法院前列。河南移动微法院活跃度全国第一。 破解“审理慢”“不同判” “不透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省法院在案件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案件服判息诉率、发回重审率等核心质量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诉前调解快速解纷。662个人民法庭入驻最高法调解平台,平台对接10794个基层调解组织,总量全国第一。 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所有案件“立案上网、全程在网、结案出网、痕迹留网”。 繁简分流、简案快审,中级、基层法院设立速裁快审团队,去年以来分流简案102.5万件。 类案高效办理。推行要素式审判、示范性判决;上线“关联案件、类案智能推送”和“裁判偏离度预警”系统。 持续推进司法公开。全省法院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所有案件审判流程信息自动向当事人公开,信息公开率稳居全国前列。 破解“执行难”,切实兑现胜诉权益。 构建执行权运行新模式,全省法院今年1-9月份已执结57.67万件,标的额1067.15亿元,居全国第四,实际执行到位率居全国第七。 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对特困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资金9000余万元。 河南检察系统: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 聚焦重大战略,服务发展大局。 围绕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探索建立“河长+检察长”制,设立驻黄委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公益诉讼协作办公室,联合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 “河长+检察长”制入选最高检首批检察改革典型案例,并纳入最高检和我省“十四五”规划。 聚焦污染防治,守护美好生活。 围绕水体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大运河公益监督等特色专项活动,办理案件517件。围绕固废污染防治,打击修复并重。围绕空气污染防治,推进源头治理。 聚焦食品药品安全, 保障民生福祉。 持续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以网络餐饮、农产品、饮用水安全、餐具消毒等领域为切入点精准监督。 部署开展“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问题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发出检察建议95件,监管涉案企业268家。 聚焦公益保护,持续深化实践。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损害案件,部署开展“国财国土”领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 探索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营、无障碍环境建设、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新领域公益保护。 与省文物局会签协作文件,围绕隋唐大运河文物保护开展公益诉讼;与郑州军事检察院会签协作意见,先后围绕英烈纪念设施维护、红色资源保护、国防教育等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河南公安机关:为社会平安保驾护航 始终坚持执法为民,依法打击违法犯罪。 2021年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盗抢案件发案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打击黑恶犯罪战果位居全国前列。 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反诈中心,电诈案件立案数连年下降,破案数大幅上升;持续严厉打击整治黄赌毒、盗拐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经济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护航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发挥在平安河南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基层治理“一村(格)一警”河南公安品牌,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 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始终坚持法治思维,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建成案件管理系统、执法质量智能评查系统,实现执法办案全要素、全流程、智能化监督管理和执法问题的自动预警。 推进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高标准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122个,会同检察机关建立203个检警协作办公室。 深入推进“阳光警务”,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等规章制度,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始终坚持为民宗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组织开展“黄河行动”,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镇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 聚焦“一网通办”,持续完善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 河南司法行政系统:厚植法律服务为民情怀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更有广度。 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台融合,全省建成18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4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十年来,全省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940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4.2万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有深度。 出台《围绕“项目为王”提供优质法治保障十项措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等系列文件,持续推进“万警进万企”“千所联千企”等活动。 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 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更有力度。 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五种力量”17万多人。 扎实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普法宣传活动、校园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专项普法宣传活动。 着力打造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十字形”法治文化带,用法治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服务保障民生更有温度。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废除法律援助案件申请经济困难状况“证明制”,改经济困难证明为经济情况说明。 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从2018年确定的36项扩大至100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