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20 第11版:平安焦作
| 大 | | 中 | | 小 |
|
|
法治护航暖民心乡村振兴底气足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刘俊华通讯员常利侯远志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759 |
|
|
|
“你女儿婚后在娘家的原承包地,村集体不得收回。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近日,焦作市马村区司法局待王司法所工作人员在“送法进乡村”活动现场的热心解答,让村民李大爷安全感速增。 今年以来,焦作市开展“送法进乡村”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受教育村民3.5万余人;培育“法律明白人”305名;为122家乡村企业进行全面“法治体检”,帮助审查经济合同38份,开展政策宣讲123次,提出法律意见85条,开出“体检报告”38份;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889件,解答法律咨询16198人次,为330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84.5万元;开展“公证服务进乡村”宣传活动21场次,为农民群众办理公证事项3500余件…… 法律援助护民心 “感谢法律援助中心帮我们讨回赔偿款。”近日,法律援助受援人常某为沁阳市法律援助中心送来锦旗,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4月10日,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村民常某的妻子申某在该村张某的卫生所输液过程中死亡。在相关部门的多次调解下,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不料,在最后协议签字阶段,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张某妻子、子女不愿签字,并将常某诉至法院。 沁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常某提供了法律援助。最终,常某胜诉并获得72万余元的赔偿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知晓率、首选率和影响力,进一步优化便民惠民举措,提升法律援助质量,主动把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融入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焦作市司法局高级法律专务常明说。 法律顾问暖民心 “你好,我是武陟县古徐店村村民。在盖房过程中,施工队没有征得我和家人同意,擅自改变图纸约定进行施工,现在发生争执,你能不能帮助解决一下……” 五一假期期间,村居法律顾问荆富生律师一接到电话,当即赶赴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释法明规,施工负责人当场表示,自愿拆除改动部分,继续按照原施工图纸履行合同。一场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开展法律宣传、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建议、代写法律文书、协办法律事务、参与调解纠纷……目前,焦作市1999个村(居)法律顾问总人数达445人,律师服务的村(居)数达1712个,占全市村(居)总数的85.64%,均做到“村(居)顾问公示牌张贴到位、顾问合同签订到位、便民联系卡发放到位”,村(居)法律顾问管理井然有序,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程提档升级。 在律师资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焦作市成立了52个律师服务团,帮助乡村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妥善化解乡村企业遇到的法律难题和矛盾纠纷,向乡村企业负责人讲清楚涉农的法律政策,宣传好有关法律法规,协助乡村企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乡村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宣传入民心 去年,焦作市投资90余万元,建设了6个法治宣传阵地,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方位、无死角“送法进乡村”。 “这个法治阵地真不错,可以一边散步一边学习法律知识,休闲学习两不误。”今年5月份建成的示范区杨庄村“民法典”主题游园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孟州市赵和镇上寨村的百米法治文化墙,博爱县鸿昌街道麻庄的法治游园,武陟县后牛村的法治凉亭、喷空聊吧,修武县七贤镇韩庄村的法治文化一条街,山阳区中星街道桶张河村的民法典宣传长廊……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在焦作各个乡村如花绽放,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我们就是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开展普法宣传、推送法律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普法的针对性、精准性。”山阳区司法局副局长邓赟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感受。 今年以来,围绕焦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焦作市司法局实施精准普法,从“大水漫灌”的粗放式向“精准滴灌”的精细化转变,从“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向“你需我讲”的互动式转变,实现了“点对点”靶向精准普法,形成了良性互动。 “近年来,焦作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全面提升乡村法律服务质效,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地区广大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焦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献亭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