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11 第03版:法眼观澜
| 大 | | 中 | | 小 |
|
|
小心﹃雪糕刺客﹄更要防范﹃招生陷阱﹄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202 |
|
|
|
盛夏酷热,“雪糕刺客”一词一度登上热搜。一些“天价雪糕”和“普通雪糕”一起躺在店家的冰柜里,当你顺手拿一个去结账时,可能会大吃一惊……由于这些高价雪糕看上去平平无奇,但价格像是偷偷刺了你一剑一样,给你“致命一击”,于是,网友便给它们取名为“雪糕刺客”。 人们认为,这种“雪糕刺客”刺伤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心情和利益,也同样伤害了商业道德、市场规则和法治经济。 总不能让这种“剑术”长期为非作歹吧。 2022年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明确,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由此,“发现雪糕不标价可立即投诉”“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等话题引起关注。针对“雪糕刺客”,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出击,依法对雪糕销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小卖部、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雪糕刺客”的“明枪”,还是很容易防范和应对的。公众提出质疑,法规正好跟上,加上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措施,“雪糕刺客”这种十分明显的商业欺诈行为肯定会销声匿迹。 那么,“暗箭”是什么呢?当下的“暗箭”,就是那些专为高招升学家庭设下的骗局和陷阱。 当前,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一些不法分子在暗处蠢蠢欲动,利用考生和家长急切等待录取信息的心理,设置“招生陷阱”诱骗考生和家长。 为此,7月8日,教育部发布预警,再次提醒考生和家长,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 近些年发生的涉及高招诈骗的案例不少,那些声称花钱可买高校招生“内部指标”的、通过“补录”等方式实现“低分高录”的,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诈骗的,让学生和家长防不胜防。 可以说,“招生陷阱”的危害比“雪糕刺客”严重百倍。在眼下高招正在进行的紧要阶段,有关部门及时发布预警,这显然是高度重视学子利益、防范诈骗的积极行动。 哪里有暴利可图,哪里就有诈骗活动。对于这类诈骗活动,一要严防,二要严打。 严防就是严密防范,做好平时的预警和防范措施。有关部门一定要根据形势做好防范预警工作,做好宣传,注意采取现代科技手段,从日常防范行动抓起,挤压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让那些违法犯罪分子没有得手的机会,从而为莘莘学子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升学环境。 严打就是以严厉的打击震慑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对于针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的诈骗犯罪,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严加惩处,同时,将这些犯罪人员列入社会生活“黑名单”,让他们感受到法治的高压和社会的蔑视,不敢再违法乱纪、胡作非为。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家长擦亮眼睛,了解国家有关教育招生的政策,不要产生投机取巧的念头,防止误中“暗箭”、误入陷阱。要明白,只要想借助某种旁门左道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有可能遭遇上当受骗的危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