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6-13
2022-06-13 第03版:法眼观澜 大 |  中 |  小 

唐山打人案引发的法治治理思考

作者:□峻峰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224
    6月10日凌晨,河北唐山一家烧烤店发生的打人案件,引发各界关注。目前,9名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并且案件已经移交异地警方办理。
    关注这起案件的每个人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愤慨,为受害者的遭遇感到难过。网友“不会游泳的海边少年”用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总结了对同类新闻事件的观点:“除了谴责施暴者、同情受害者、告诫无辜者、期待当权者,还有什么话要说?”当然,舆论还有很多观点,网友还有很多话说。
    笔者以法治专业媒体人的视角,就此事件谈一谈自己关于维护公平正义、减少违法犯罪、构建社会平安、营造和谐生活氛围的几点看法。
    一是必须确保执法司法的公正和法治的权威。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有的地方可能还存在黑恶势力。目前明确的涉案人员中多人有前科。如果一名犯罪人员在刑释之后,继续作奸犯科,至少可以说明对他的教育挽救是失败的。如果司法执法不够公正严格,法治的权威就会受到冲击。因此,应当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危害公平正义的人和事,不让任何一个不法分子逍遥法外,不让黑恶势力有任何滋生土壤。
    二是必须强化法律的震慑。这起群体暴力伤害案件,手段极其残忍,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极大。对于那些挑战公众心理底线、社会公序良俗,挑战大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最严厉的惩办。一定要给不法分子最严厉的制裁,从而形成强大的法治震慑,让那些法律面前的“无畏者”望而生畏、悬崖勒马。
    三是必须强化社会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的成效与一个地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安全感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地方的基层治理不给力、治安防范不到位、平安建设有漏洞,这个地方就会治安案事件多发、矛盾隐患丛生、营商环境恶劣。社会正气不张、霸凌戾气蔓延,就会让群众生活不安心、不放心、不舒心,缺乏安全感和获得感。只有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让辖区天朗气清,才能让群众安享平静的生活。
    四是必须强化道德教化作用。一个正常的人,必须受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约束。道德是预防个人触犯法律法规的第一道防线。一要全社会明白,遵守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础,无论在什么场合、办什么事情,都要在道德约束下进行。违背道德规范,必然惹是生非,引发事端。二要全社会明白,殴打女性、老人和小孩,是大错大恶,必然引起社会公愤。三要全社会明白,“酒后无德”是古训。每个人都要意识到饮酒过量的危害,全社会应对酗酒现象进行限制和抵制,不能让饮酒成为暴力行为的免责理由。
    五是需要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好多类似的事件都是在舆论的参与下公之于众。舆论之下,有关责任单位才能更早一点回应社会关切,从而促进事件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舆论参与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没有舆论的监督,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就有可能隐藏起来,就有可能成为影响公平正义的潜在危害。
    正如唐山人说,从46年前的那一天开始,唐山人就牢记了两个字——“感恩”。大家对事件的关心,是对不法分子的恨,是对唐山的帮。这起案件发生,让唐山有关单位人员擦亮眼睛,也让全国其他地方清醒头脑。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