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0-11 第07版:法眼观澜
| 大 | | 中 | | 小 |
|
|
网络安全,提防﹃罗某平﹄们捣乱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301 |
|
|
|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于10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开展,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举办。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今天,互联网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与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从融入日常生活的社交通信软件到电商购物平台、移动支付应用;从推动放管服、覆盖连接全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到正在大力研发的5G、大数据、物联网新兴产业技术,网络无处不在。同样,网络安全无时无刻不需要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有效治理网络空间乱象,为保卫人民群众信息安全筑牢防线。进入新时代以来,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两高”司法解释明确,网络平台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具有泄露用户通信内容500条以上等8种情形的,可入罪追究刑事责任,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提供了依法治理的保障。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切实把网络安全工作抓紧抓好,还要注重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在全社会构筑起网络安全的坚固屏障。 众所周知,网络安全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现实生活,个人信息以及个人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安全的保障。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是危及每一个人网络生活安全的突出问题,对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们不仅要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同时还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更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网络安全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国家的安全和整体发展利益。鉴于我国当前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还不大,高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迫切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合作,构建立体网络防御体系。要聚焦网络安全技术主题,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立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安全。 网络舆论生态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的组成部分。如果网络舆论环境一片混乱,乌烟瘴气,不仅是对网络舆论生态安全的破坏,更是给整个网络安全埋下隐患。近日,某网络平台“大V”罗某平在自己的自媒体公号上发布违法言论,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需要将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纳入整个网络安全管理的视野来安排部署,不仅要依法督促指导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提供者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管理义务,而且要对各类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综合打击,从根本上防范谣言、虚假信息,以及诸如“罗某平”们违法传播信息带来的危害,从而维护网上信息安全、秩序稳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