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0-11 第06版:法治综合
| 大 | | 中 | | 小 |
|
|
买卖纠纷一朝解营商环境逐日新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李杰通讯员申相勋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653 |
|
|
|
本报鹤壁讯(河南法制报记者李杰通讯员申相勋)日前,鹤壁某商砼有限公司与石某买卖合同纠纷案,通过淇县法院北阳法庭多方耐心调解,最终仅用一天时间就达成了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2017年,原告鹤壁某商砼有限公司向被告石某承建的淇县北阳镇某项目供应商砼,供货期限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原告按约定向被告交付了商砼,但被告仅支付部分商砼款后,剩余款一直未予给付。无奈之下,该公司将石某诉至淇县法院。 9月27日,案件进入法院诉讼程序后,北阳法庭高度重视涉企业纠纷案件,指派调解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较强的法官助理郝喜民负责介入案件开展释法调解。郝喜民经过认真仔细的沟通,了解到该案原、被告双方争议焦点是欠款数额及利息计算。为彻底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在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法庭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郝喜民围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反复与原、被告双方沟通,最终经过充分的释法明理,缓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双方当事人就欠款、利息以及还款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最终握手言和。该案件从立案、审理、结案用时仅一天,案件的高效办理,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优化了营商环境,维护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悉,今年以来,淇县法院对买卖合同纠纷、金融借款纠纷等商事纠纷案件,实行“绿标签”制度,就合同纠纷案件加挂“绿标签”,提醒各环节承办人提高案件立案、审理、执行的流转效率,并倡导多元解纷,多点发力,为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法院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