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0-08 第03版:法治人物
| 大 | | 中 | | 小 |
|
|
一团火 一颗星 |
——追记西华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原主任朱金超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马国福程玉成/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019 |
|  | | 朱金超(右)生前在走访群众 资料图片 |
|
|
|
核心提示 2021年9月1日12时,西华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朱金超在主持讨论完4起案件后回到办公室,本想靠在椅子上喘口气,却一闭上眼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一个从检32年、年仅53岁的检察官,就这样与他心爱的检察事业永别了…… 本报9月20日8版、9版对朱金超的事迹予以报道后,广大读者纷纷来电来函,关注朱金超的英雄事迹。国庆长假期间,河南法制报记者来到西华县,采访了朱金超的家人和政法系统有关人士。 超越自我是真金。近日,周口市委政法委发出《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向朱金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检察院里“一块砖” 9月30日9时许,在西华县城一个家属区的一幢普通民房里,朱金超的妻子马庆丽正在整理略显凌乱的房间。朱金超大幅遗像旁,是摆放整齐的朱金超生前的荣誉证书和法律书籍。面对记者,马庆丽一边擦拭着最高检于2020年3月授予朱金超的检察荣誉章,一边说着丈夫生前的点点滴滴:“9月1日那天,金超倒在了陪伴他30多年的办公桌前。事情虽然已过去了多日,但我还是感觉他没在家,而是去上班了。直到9月16日,省检察院段检察长来我家慰问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老朱扔下我们娘儿几个走了……”说到这里,马庆丽哭了起来。 马庆丽和朱金超是1990年12月份结婚的。在马庆丽的记忆里,30多年来,朱金超在西华县检察院换过多个科室,但他对每个科室的感情都是非常深厚的。每次接到换科室的通知,他就回家高兴地给孩子说:“儿子,爸爸挪窝儿了。”儿子问:“挪哪儿去了?”他说:“我是检察院里‘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不徇私情检察官 “金超是一个正直的人,30多年来,凡是我说求他帮忙之事,他总是说‘秉公执法,按规矩来’。”马庆丽说。 1995年7月19日晚,马庆丽的父亲倒在大街上去世了。20日早上,马庆丽跑到周口去找丈夫。当时,朱金超在周口市检察院参与侦破一个大案。妻子把事情的原委给他说完后,他悲痛而又无奈地说:“这事我也没办法啊,你就好好配合县公安局的调查吧,还要和亲戚商量一下爸爸的丧事怎么办合适。”直到岳父下葬那天,他才从周口赶到现场。 “每当我埋怨他回家太晚时,他总是风趣地说:‘弟兄们还没下班,我怎么能先回家呢?要不就愧对我朱教授的美名了。’同志们抬举他,都叫他朱教授,他更自信了,工作越干越起劲……” 案结事了促和谐 从检32年,朱金超一直坚守在司法办案第一线,始终将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用情用心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起案件,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他先后办理了方某等20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高某某等4人恶势力犯罪团伙案、刘某某等13人恶势力犯罪团伙案、王某某等28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等,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周口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宫武说:“金超同志业务精湛、工作认真、踏实能干,西华县院的检察官们都喊他‘朱老师’。” 西华县检察院检察长马灵钧告诉记者:“为什么金超的离去让那么多人眼含泪水、大放悲声?答案在他32年如一日司法为民的实践里,在他把公正和善良举过头顶的人品里。” 淡泊名利写春秋 同事们都知道,朱金超患有低血糖病。有好几次,在研究案件时,他突然觉得身体不适。同事们都劝他赶紧去医院,而他总是摆摆手,让同事跑到院食堂拿个馒头回来应急。情况稍一缓解,他就又开始忙碌起来。 在西华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王思齐看来,朱金超的日程表上从来都安排得满满的。“某个案件办结了,我们就想着喘口气,这时候他就会把我叫过去,拿出一个案件来跟我进行辩论。”王思齐说,“我的业务能力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的。” 在一个指定管辖的涉黑案件汇报材料的撰写过程中,朱金超牺牲周六、周日的时间,坐在该院检察一部员额检察官王春亚身边,分析案情,指导事实及证据的认定,对汇报材料逐字逐句斟酌,直到满意为止。此时已是周日夜12时了,他才想起午饭还没吃。 马灵钧说:“金超因公牺牲后,我们在收集整理朱金超的事迹时,发现他1996年、2002年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8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公诉科长’,2008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执法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十佳检察官’,2011年3月被评为‘西华县平安建设先进工作者’。他的档案里还记载着他曾被评为西华县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他的所有荣誉,可以说都是尘封的历史,近十年,他把所属于他的荣誉都让给了院里的年轻人。” 言传身教帮同事 朱金超常说,办案件就是办理当事人的人生。这一点,西华县法院刑事第二团队法官助理李晓凤深有同感,因为,李晓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与朱金超接触很多,受益匪浅。 “刑事案件无小事。”李晓凤告诉记者,“为惩治犯罪、弘扬正义,朱金超认真对待每一起刑事案件,严把证据关,力争让每一个被告人在庄严的审判台上等到公正的审判。” 西华县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南艳菊告诉记者:“2013年我院未检科成立,师傅朱金超任科长,我很幸运成了他的学生。他手把手教我怎样采信证据、怎样准确适用法律、怎样体现司法温情。” “朱大哥不仅是我的益友,也是我检察人生的引路人。”西华县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检察部副主任胡长安含泪告诉记者,“20多年来,不管是在顺境或者逆境,金超大哥都从工作、生活、为人处世各方面对我言传身教、悉心教诲。我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金贵的人品。” 事业家庭难兼顾 夜已经很深了,朱金超的儿子朱起还在写《爸爸,你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大家都说,我的爸爸工作很勤恳、很拼命。但事实上,在我们家人的眼里,爸爸对我们的关心和陪伴不够。”朱起说。 2019年1月,马庆丽忽然觉得左眼看东西很模糊,于是决定去郑州看病。马庆丽希望丈夫能陪着他去看病,但又深知丈夫的老习惯:家里的事只要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他总是想着手头的工作。马庆丽索性独自去郑州看病。经医生诊断,她的左眼患上了黄斑裂孔。 “关于治疗方案,母亲给我打来电话想听我的意见,我建议她和爸爸打电话商量。母亲很生气:‘你爸已经卖给检察院了,我才不跟他商量呢。’爸爸好像一直没抽时间陪她去看过眼病。”朱起说。 2011年7月,朱金超的母亲忽然觉得肋间疼痛,便从老家到县城看病。照例是马庆丽陪婆婆去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给出了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肺癌晚期。朱金超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兄弟几个。想着母亲时日不多,他请了假在医院陪母亲。 可是,还没过几天,单位给他打电话想让他忙里偷闲帮忙研究个案子。老母亲临终前一遍遍喊着他的名字时,而他当时还在检察院讨论案件。家人赶紧给他打电话,待他放下工作赶到母亲身边时,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一曲挽歌寄追思 在西华县检察院439办公室,门口墙上的去向牌还显示着“朱金超在岗”,这就是朱金超生前的办公室。办公桌上还摆放着几摞厚厚的汇报材料,角落里的洗手盆里也没有了水……眼前的这一切,让西华县检察院政治部干警白冰心里一阵酸楚。 “我总觉得朱老师并没有远走……”白冰让记者查看“朱主任追思群”。西华县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国省为纪念朱金超,还写了一曲挽歌。 金铸其中,长忆春风性格;超然象外,永怀法治精神。他,像一团火,温暖人间;他,似一颗星,闪耀星空。 周口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尚红伟告诉记者:“金超同志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32年的检察生涯书写了对党忠诚。” 9月25日,周口市委政法委发出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向朱金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三川大地迅即掀起了向朱金超学习的热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