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7-27 第10版:说 法
| 大 | | 中 | | 小 |
|
|
暴雨引发纠纷,怎样依法解决?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岳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144 |
|
|
|
近期,我省多个地市遭受极端暴雨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极端暴雨天气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甚至造成受灾地区人员伤亡,从而可能引发一些纠纷。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暴雨引发的矛盾纠纷逐渐显现,亟须依法处理。本报将读者、网友普遍关注的因暴雨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由河南瀛豫律师事务所律师钟钦才进行专业解答。 特大洪水属于不可抗力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举例来说,地震、台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现象,以及战争等社会现象,均属于不可抗力。特大洪水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属于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冰雹、火灾、暴风雨、雪灾、海啸等;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战争等。 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由谁承担? 自然灾害没有加害人,没有责任主体,不产生赔偿问题。台风、暴雨、地震之类的灾害,更属于非人为的不可抗力,由此带来的人员和财产受损,没有赔偿问题。若受损一方此前购买了商业保险,则可根据保险法及保险合同,申请保险理赔。此外,政府实施救援,社会各界对受灾人员施以援手,均属于救济而非赔偿。 散布谣言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发生洪涝灾害的同时,社会上有一些谣言、假消息出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洪水过后捡到遗失物、漂流物,可以据为己有吗? 洪涝灾害过后,各主要街道、场所散落了大量物品,甚至还有遗失汽车的情况发生。捡到不属于自己的遗失物,不能获得遗失物的所有权。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无主物、遗失物如何处理? 在搜救过程中,搜救人员会拾到大量物品,处置这些财产也是一个大问题。灾害后,会形成大量的无主物,但是并非所有一时找不到主人的财物都是无主物。只有那些无法确定究竟是谁的,也无人认领的财物,才可能成为无主物。我国民法典没有规定无主物先占取得制度,故不适用先占取得规则,拾得人不能取得无主物的所有权。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拾得人应当将拾得物交还失主,或者交给公安机关。 洪涝灾害中,权利凭证丢失,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 存折、银行卡等储蓄凭证丢失,房产证等物权凭证丢失,并不会导致权利人权利丧失。权利人可以通过身份证明及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储存的信息,依法行使权利或重新办理相关凭证。 路边或停车场的树木压坏汽车,谁担责? 此次暴雨导致许多树木倾倒,压坏了很多车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林木折断致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如果停车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哪些单位有权发起募捐?如何避免被骗? 暴雨发生后,全国人民、社会各界为郑州举行了各类募捐,新型募捐方式频出。需要提醒的是,慈善法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因此,向灾区捐款捐物时,最好直接向合法的募捐团体,如民政部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国家机关和合法公益性团体进行捐赠,避免陷入骗局。 旅游期间因暴雨发生伤亡,景区或者旅行社是否承担责任? 景区或者旅行社对游客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如果旅行社或景区对游客发生伤亡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暴雨属于不可抗力,游客在旅游期间因暴雨发生伤亡的,旅行社或者景区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游客自己或者旅行社为游客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则可以获得保险赔偿。 因发生洪灾、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当事人能否解除合同? 洪灾、雪灾、台风等超出了社会一般大众的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属于不可抗力。由此造成一方当事人履约不能或失去预期合同目的的,可单方解除合同。 洪涝灾害中紧急避险过当,责任怎么承担?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侵权人若未提供证据证明紧急避险未超过必要的限度,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对其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抢险志愿者造成受助人损害,是否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因此,抢险过程中,如抢险志愿者无过错,一般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读者普遍关注的因暴雨导致车辆损失保险理赔问题,详见《河南法制报》7月24日第六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