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19 第06版:法治人物
| 大 | | 中 | | 小 |
|
|
忠诚担当的铁汉 |
——记“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刘华彬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杨占伟通讯员李文会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642 |
|
|
|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县“道德模范”“十佳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信阳好人”……一个个荣誉称号,记录了潢川县司法局仁和司法所所长刘华彬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贡献。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之前,刘华彬是一个“门外汉”。但他以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钻研拼搏的干劲,很快成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2009年7月,仁和镇有两户人家因宅基地产生纠纷,争执不断,直至对簿公堂。该案经信阳市、潢川县两级法院依法判决,两家的矛盾依旧没能化解。当地派出所民警多次出警,两家仍然经常发生吵闹、斗殴,矛盾越积越深。刘华彬深知邻里关系纠纷调处难度大,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如果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发生恶性事件。他主动介入该案,用3天的时间走访调查、取证核实,准确掌握案情,查找矛盾症结。刚开始,调解工作十分不顺,但他并不灰心气馁,连续4天驻守在村里,运用村干部的威望,坚持释法析理,经过大量工作,终于打动了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协议,积累3年的矛盾一朝化解。看到当事人和好如初,刘华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2017年11月,仁和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人身伤害赔偿纠纷。课间休息时,李某在操场玩耍,被程某、邓某推倒,导致两颗门牙从牙根处摔断。李某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消耗了不少人力财力,而且从此以后必须定期复查治疗,成年后还需种植活牙。李某的父母多次到镇中心小学要求赔偿,给该校正常教学带来极大影响。2018年1月,李某父母、程某父母、邓某父母和校方共同来到仁和镇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刘华彬沉着应对,邀请镇卫生院的医生共同参与调解。在长达20多天的调解中,刘华彬等人不厌其烦地为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劝他们冷静理性地面对问题,依法依规维权。最终,四方达成调解协议。该案还为全镇中小学校敲响了警钟,达到了“调解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 23年以来,刘华彬秉承“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工作宗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1000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190余起,制止群体性械斗100余起,阻止民转刑案件45件,开展普法宣传近200场次,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30人次,帮助农民工讨回工资80多万元,有力维护了辖区安宁。 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刘华彬用初心践行了党员使命,用忠诚履行了司法职责,用真情守护着社会和谐。可这位铮铮铁汉,背后也有辛酸。 2001年3月12日,刘华彬的妻子不幸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面对10多万元的医疗费,刘华彬忍着悲痛四处奔波筹款。一个多月后,妻子转危为安,但颈部以下失去知觉。年轻漂亮的妻子接受不了现实,几次想轻生。但刘华彬没有放弃,每天下班回家,尽心尽力照顾妻子。卧床的妻子、年幼的孩子、繁忙的工作……家里家外的事全压在了刘华彬一个人的肩上。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握着妻子的手说:“以前是你照顾我,现在换我来照顾你。只要我在一天,就会把你照顾得好好的。” 刘华彬的一天从5时开始。为妻子做饭、梳洗、按摩……晚上下班后,他还要做饭洗衣,忙活到24时。 作为一名司法所所长,调解辖区内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刘华彬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我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是一个男人,有年迈的父亲、卧床的妻子、读书的孩子,还有作为一名政法干警的责任和使命’。” 刘华彬从不向困难低头,23年如一日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生活中,他对妻子忠贞不渝,不离不弃,多年如一日。原本从没下过厨房的他,如今成了厨艺高手。他每天坚持帮妻子擦洗、翻身。怕妻子寂寞,刘华彬不管工作到多晚,回家后都要给妻子按摩,讲自己一天的工作见闻……“照顾患病的妻子是我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是我作为一名司法所长、一名人民调解员的神圣职责。” 刘华彬在工作中诠释了千千万万政法干警的责任担当,在生活中展现了爱情的坚贞不渝。双鬓灰白的他早已不是壮年小伙,但他的男儿本色永远不会被时间磨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