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26 第05版:特别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
亮剑黑恶 守护民安 |
——河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综述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荆锐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441 |
|  | | 4月22日,郑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组织民警在省文化馆观摩我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
河南法制报记者宁晓波通讯员袁野摄影报道 |
|
|
|
(上接04版) 深字发力,斩根断血 “感谢法院,感谢执行法官,没想到这么快就把钱追回来了!”2020年9月3日,在许昌中院举行的柴长安涉黑案第一批被害人财产集中退赔大会上,领到退赔款的闫先生感激地说。 2008年以来,柴长安先后纠集社会闲散人员有组织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柴长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该组织长期实施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经许昌中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柴长安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十四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470万元,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省高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该案于2020年8月14日生效。 “财源”犹如“血源”,助力黑恶势力坐大成势;“保护伞”犹如土壤,使得黑恶势力滋生猖獗。专项斗争期间,我省坚持把惩治黑恶与打财断血同步推进,将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反腐拍蝇有机结合,深挖黑恶幕后“保护伞”、破除背后“关系网”、斩断身后“利益链”,以除恶务尽的决心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 ——坚持案件办理和“打财断血”同步推进。省扫黑办成立涉案资产处置专家指导组,指导各地财产处置专班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方案、一案一报告、一案一审查、一案一评估),创新财产处置方法,强化审执衔接,提升财产处置质效。 省公安厅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对黑恶势力涉案财产进行全方位查封、扣押、冻结; 省检察院对涉案财产的来源权属、性质认真审查,对查处不到位的“倒查去向”,逐项明确处理意见; 省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黑恶势力刑事案件涉案财产审判执行工作指引,做到黑财应缴尽缴、合法财产及时返还,柴长安涉黑案多达41页的涉案财产处置清单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点赞。 在强力“打财断血”的同时,始终注重严格把握政策,精准甄别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充分保护受害人和案外人合法权益,有效服务“六保”“六稳”。在漯河林东风涉黑案办理过程中,通过政府托管涉案企业,有力保护了3000余名善意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将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反腐拍蝇有机结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严格落实“两个一律”要求, 对黑恶案件,一律深挖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的“关系网”“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推行纪检公安“双专班”办案模式,做到刑事办案与违纪查处同步进行;创新惩腐打伞“五·四”工作法,建立逐案筛查、签字背书制度,灵活运用领导班子“联点包案”、上级领办、直查直办等措施,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专项斗争期间,全省查处7365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极大震慑了顶风违纪行为,有效净化了政治生态。 ——“以案促改”推动治标治本有机衔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案一整改”,在专项斗争执纪审查过程中,同步启动以案促改工作,制作警示教育专题片,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同黑恶势力划清界限;将以案促改与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相结合,向省委组织部、省政法单位等印发以案促改提示函,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441份,有效推动惩治与预防、治标与治本有机贯通。 实字托底,长效常治 步入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海楼社区,楼房林立,商业门店鳞次栉比,路灯整齐划一,水泥路路面光滑洁净。 海楼村曾是黑恶势力“污染村”。以海振华为首的黑恶犯罪团伙长期盘踞于此,该村“两委”班子严重瘫痪,干群关系紧张,是全县出了名的乱村。 公安机关对海振华涉黑组织抓捕后,沈丘县委、县政府成立工作组,进驻海楼社区,选出新的“两委”班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变样。群众说:“以前海楼,办事发愁;现在海楼,服务一流。” 基层不牢,黑恶势力会乘虚而入;基础不强,黑恶势力会大行其道。全省各地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坚持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抓手,坚持“一案一整顿”“一村一策略”,全面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和学历教育,严格落实村“两委”候选人资格县级联审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优化带头人队伍。 贯彻《河南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长期被黑恶势力盘踞滋扰的村全部派驻工作队,指导各地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洛宁县兴华镇董寺村、漯河市召陵区前油李村等一大批被黑恶势力侵蚀的村由乱到治、由黑变红、由落后变先进。 行业乱象是滋生黑恶势力的重要土壤,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解决,黑恶势力“打而又生”的怪圈就会出现。 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省各地既立足“当下打”重拳出击,又谋划“长久立”建章立制,在扫黑除恶的同时,大力整治行业乱象,排查问题、堵塞漏洞,行业清源、源头治理,构建“打早打小、治早治小、防早防小”工作体系,让黑恶势力无机可乘、无处生根。 省税务局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矿产资源等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并分别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手册,指导本系统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省水利厅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取缔非法采砂场937个,查处案件615起。开封市开展依法整治农村集体“三资” “1+N”专项行动,收回被侵占国有集体土地5万余亩、房屋11.5万平方米、资金4264万元。 纪检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下发“三书一函”8000余份,重点推动在12个行业领域开展乱象整治,反馈整改率88%。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虽已“收官”,但未结束。省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上下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高质量谋划常态化实施扫黑除恶斗争“六建”措施,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等六项机制,顺应群众期盼,荡涤黑恶、昭彰正义,让中原大地更安宁、让河南人民更安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