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4-13
2021-04-13 第03版:重点阅读 大 |  中 |  小 

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我省政法系统有关负责人就爱民实践服务承诺答记者问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荆锐/整理宁晓波/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019
    
    
    
    
    扫码观看答记者问更多内容
    问:一直以来,立案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请问,近年来,省法院在解决“立案难”方面都做了哪些尝试?成效如何?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海萍:近年来,省法院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全面加强立案工作规范化。实行统一立案、电脑随机分案,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登记立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二是加快推进立案工作现代化。建成全省统一的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全省185家法院和697个人民法庭全部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三是强力推进立案监督常态化。省法院建立日常监管与年底检查相结合工作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约谈问责等方法,对全省中、基层法院进行督导,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
    2020年,全省法院接收当事人网上提交一审民事、行政和首次申请执行立案114万件;诉前调解39万件,平均调解期限17天,“立案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申请执行案件网上立案率不够高,极少数法院还存在压案不立、拖延立案、超期调解等问题。
    问:近年来,省法院在推进诉讼服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这些探索给老百姓带来哪些便利?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海萍:近年来,省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全省法院统一建成10个诉讼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网上立案、交费、送达等30余项线上服务。二是建立立体化诉调对接网络。各级法院建立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对接机制。三是构建“门诊式”审判格局。全省基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速裁快审团队,对简单案件快调、快裁、快审。
    一站式建设主要给群众带来了以下便利:一是解纷途径选择更多;二是解纠方式更方便;三是调处纠纷更高效;四是解纷成本更低。2020年,全省法院共提供线上诉讼服务415.4万件次,诉前调解成功16万件,速裁快审案件53万件,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比一审民事案件短10.5天,服判息诉率高3.8个百分点。
    问: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持续推进“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有关做法被中央媒体誉为检察民心工程的“河南样板间”。今年,我们将如何深化做实这项工作,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田效录:我们一开始就把“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院性、全局性工作来抓,重点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成立群众来信处理、网络信访处理和群众信访督办“三个中心”。二是建立领导办信机制。三是组建重大信访案件攻坚工作单元,针对“骨头案”“钉子案”等重大信访案件,逐件由省检察院班子成员和相关市检察院、基层检察院检察长组成工作单元,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同时,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抽查回访等手段,不断提升办信质效。
    问:2020年,河南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改革,这一改革成果分别被写入河南省和最高检“十四五”发展规划。请问,下一步,关于开展这项工作,我们有哪些打算?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田效录:我们将在最高检和省委的领导下,着眼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推开“河长+检察长”制。
    一是健全“河(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省河长办等部门联合开展业务交流;协同开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城市黑臭水体监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持续推进“三山”整治(露天矿山整治、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治理)攻坚行动。二是加强与其他司法机关的协作,探索跨流域案件集中管辖,完善省内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刑事和公益诉讼起诉案件集中管辖机制,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三是探索建立“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工作机制,推动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适用,争取集中精力办出更多有影响、效果好的典型案例并适时发布,以司法手段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问:这次公安机关出台的很多便民利民措施都普遍集中在户政和交管这两个方面,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今年,这两个领域的举措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高万象: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省情,着眼于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方便、快捷、合法、透明”为原则,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今年在这两个领域出台的新举措,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就近办。如,群众换领、补领身份证可以就近到派出所申请办理,无须再跑回户籍所在地。第二,马上办。身份证办理周期再缩短10天,建立全省车驾管业务社情民意直通车等举措,就是为实现马上办这个目标。第三,网上办。我们把很多便民利民措施都搬到网上,体现了公安改革与时代同步的理念。
    问:这次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将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高万象:这次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中最大的亮点是科技。
    这次我们在全省推广使用公安电子证照,其背后的科技含量是很足的。我们集中大量人力进行研发,建成电子居民身份证、电子户口簿、电子居住证、电子机动车驾驶证、电子机动车行驶证等第一批电子证照。随着这些电子证照建成,我们又研发推广了一批应用系统,搭建起了与电子证照配套使用的应用场景。比如,今后河南群众在省内出行,如果未携带身份证,出示电子身份证就可在酒店办理登记入住。今后,我们还将与交通部门探索“省内居民在省内机场、火车站、客运汽车站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进站登车(登机)应用场景”,尽可能多地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和更多便利。
    问:请您介绍一下2020年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另外,今年我们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鲁建学: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目前,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已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2020年,我省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48.6万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4.7万人次,选派1.5万名村(居)法律顾问,为群众解答咨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6.2万条,接听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25.6万次,河南法律服务网访问量达215万次。
    2021年,我省将继续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扩容升级,强化“12348”河南法网网上咨询、网上办事等便民服务功能;制定服务规程,提升全省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
    问:请问,今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鲁建学:省司法厅决定部署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稳定迎建党百年”专项活动。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年底前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别配备两名、一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推进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把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成司法所在村(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站。三是完善联调联动。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不断丰富“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和诉讼增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