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3-29
2021-03-29 第07版:河南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摘登 大 |  中 |  小 

做戒毒者的“摆渡人”

作者:宣讲人: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朱明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486
    
朱明明
    1983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周口人,现任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
    长期奋战在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一线,用忠诚坚守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担当。2020年,中组部、中宣部开展全国“最美公务员”学习宣传活动,朱明明作为我省唯一代表入选,为全省政法系统赢得了荣誉。
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
    我叫朱明明,是一名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在一线工作已经14年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戒毒民警的管理教育对象——吸毒人员,是社会的阴暗面。但在我不算太长的从警生涯中,在与她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了解她们、走进她们、融入她们,在我看来,她们是违法者,也是病人,是毒品的受害者。我也在尽我所能帮助她们走出阴暗、回归社会、重获新生。
戒毒人员:
“你让我感受到了女儿般的爱”
    戒毒人员郭某曾经是我的“老熟人”,2017年8月,她第二次被送到戒毒所。戒毒民警最不想看见的就是这些“又回来”的戒毒人员,因为再见到她们,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我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又进来了,上次出去的时候,咱俩不都说好了?”郭某没吱声,狠狠地白了我一眼。
    她情绪狂躁,顶撞警察。我多次找她谈话,效果都不好。谈话不行,我就在行动上感化她:她腿脚不好,我就在她上下楼梯时搀着她;她有老寒腿的毛病,我就为她准备了暖水袋……
    中秋节快到了,郭某突然变得沉默起来。原来,郭某的独生女知道她吸毒后,便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上次从戒毒所出去后,女儿冷眼相对,不让她进门。万念俱灰下,郭某选择了复吸。
    我拨通了郭某女儿的电话,刚表明自己的身份,对方立刻挂断。再打过去,就没人接听了。我又找到郭某的女儿,她只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走吧!”便重重地关上了门。虽然吃了闭门羹,但我并没有死心。
    吸毒人员长年受毒品的侵蚀,大多身体有病。一天晚上,郭某突然倒地抽搐,我一边联系医生,一边掰开她的嘴喂急救药品。在去往医院的路上,我一边帮她清理呕吐物,一边紧紧握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说:
“别怕,我们马上到医院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她转危为安。第二天早上,看到病床边疲惫的我,她流泪了。
    2019年夏天,郭某即将离所。在她57岁生日那天,我买了生日蛋糕,组织人员给她开了生日会,并送上了一包她爱吃的大白兔奶糖。一个50多岁的人笑得像个孩子,但笑着笑着她却哭了。她说:“朱队,谢谢你,你和我女儿一般大,你让我感受到了女儿般的爱。”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通过多次联系,她女儿的态度开始有所缓和,但郭某出所那天,女儿还是没来接她。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我接到郭某打来的电话,她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没有人相信我,没有人相信我!”她想与女儿一起生活,可是女儿还是不能接受一个吸过毒的母亲。我安慰她说:“你能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很感动,你再坚持一下,女儿肯定会相信你的,也许她只是有苦衷。”
    放下电话,我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我又一次拨通了她女儿的电话,经过一番长谈,她的女儿终于答应接受妈妈。郭某后来回忆道,那天晚上,她手边放着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我的,另一个是毒贩的。出于对我的信任,她在岔路口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女儿:
“坏妈妈、骗子妈妈”
    经常有人问我:“在一线做戒毒工作那么苦、那么累、那么难,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的回答是:只要戒毒人员能迷途知返,再苦再累也值得。
    去年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吃团圆饭的我,接到场所实行封闭管理、全员返岗上班的通知。
    女儿说:“妈妈,你答应陪我过年的。”母亲说:“你看你腿疼得都站不起来了,给领导请个假,等检查完了再上班吧。”一旁的老公看我一直沉默,起身去卧室帮我收拾行李。
    说心里话,作为母亲、女儿、妻子,我何尝不想在万家团圆之时多陪陪家人,能够在身体不舒服时多休息一下。但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民警,党和人民需要我,我就要站出来。
    告别父母、爱人和女儿,我开始了与家人无法见面、与外界彻底隔绝、与戒毒人员同吃同住的日子。
    2月22日,是我连续封闭执勤的第26天。按原计划,再有两天,我就可以结束轮岗回家了。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场所启动最高勤务等级,停止轮岗,全体在岗人员“一战到底”。
    女子戒毒所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线警察全部是女性。在26天的封闭执勤过程中,许多女警流着泪却选择了坚守,女警的付出让人敬佩。有的同事为了参与封闭执勤,甚至强行给正在襁褓中的孩子断奶。而我,由于高强度执勤,腿疼难忍,每天依靠止疼片强撑着工作。
    但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临时第二党支部书记的我率先写下“军令状”,并摁下指印,立下誓言:“疫情不除,我们不退!”
    2020年3月16日,是我女儿的生日。女儿算准了我轮休的时间,以为我会回家同她一起过生日。那天,我拨通了视频通话,视频那头是精心打扮的女儿,她一边向我展示姥姥给她梳的心爱的哪吒发型,一边兴奋地说:“妈妈你快回来啊,菜马上上桌了。”
    那一刻,我再也编不出能搪塞的理由。电话那头的她哭闹着把发型毁了,一遍遍喊着“坏妈妈、骗子妈妈”。挂了电话,我已泣不成声。让我更揪心的是,哭闹过后,女儿擦干眼泪,按照我新告诉她的回家时间做了一张“倒计时图”,每过一天就画上一颗爱心。
医生:
“立即住院手术,否则会有瘫痪的危险”
    疫情防控期间,我连续封闭执勤最久的一次是65天1560个小时,累计封闭执勤163天3912个小时。我并不孤单,全省监狱戒毒系统1.6万多名战友和我并肩作战,舍小家、为大家,严防严控,坚守一线,实现了场所安全稳定和疫情零传入“双胜利”。
    2020年年底,在完成封闭执勤任务后,我因长期腿疼就医,被诊断为椎管肿瘤。医生批评我:“怎么这么久才来就医,立即住院手术,否则会有瘫痪的危险。”经过治疗,我顺利康复,又回到了我热爱的岗位上。
    当我康复后第一天上班,戒毒人员抹着眼泪对我说“朱队,我想你了”时;当已经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打来电话说“我现在过得很好”时;当戒毒人员家属握着我的手再三感谢时,我的内心都充满了力量!戒毒人员的重生,群众的满意,是我继续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将继续扎根戒毒工作一线,将滚烫的热爱泼洒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让庄严的警徽更加闪耀!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