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2-22 第05版:法眼观澜
| 大 | | 中 | | 小 |
|
|
深化法治治理进一步筑牢平安稳定之基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242 |
|
|
|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的同时,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关于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是事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重要文件。从中央出台的这些重要文件来看,中央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把改革、发展、稳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和任务来统筹和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法治和平安又是改革和发展的保障和目的。没有法治和平安,就不可能有持续有效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没有全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也不可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感”是一体化的相辅相成的概念,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尺度,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伟大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党中央部署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系统教育整顿等,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的颁布实施,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法治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坚持强基导向,就是要求我们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基层农村是平安建设的最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前沿。如果农村有“村霸”产生的土壤,那么肯定会造成基层不稳、百姓遭殃。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意见》,就是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要总结吸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村霸”等突出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坚持打建并举、标本兼治,从组织上推动形成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及时化解,是解决好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揪心事、烦心事的最有效的办法。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正是维护基层稳定的有效法宝。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不仅需要更加周密的法治细则,还需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促进法治细则的贯彻落实。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越需要每一名法治工作者坚定信仰、不懈努力,越需要每一名公民都成为良法善治的受益者、拥护者和参与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