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1-24 第07版:平安洛阳
| 大 | | 中 | | 小 |
|
洛阳市检察机关推行“杨来法”式检察联络员制度 |
以高质量检察服务赢民心 |
|
|
作者:□平安洛阳记者陈卫军通讯员储涛白全忠/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866 |
|  | | 柳立兴(左一)和栾川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潘萌及检察联络员王六娥交流工作情况 |  | | 组织开展研讨会推进检察联络员制度 |
|
|
|
核心提示 近年来,在洛阳市检察院党组的正确带领下,栾川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检察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基层的新途径,坚持重心下移、检力下沉,通过实施“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途径,让检察触角进村入户延伸至田间地头,使检察工作更加“接地气、连民心”,通过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受理群众申诉和信访,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积极打造“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的检察样板。 “我在抖音平台开通了王六娥普法直播间,编排了戏曲、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与检察官通力协作着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1月19日,洛阳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柳立兴,河南法制报社社长助理郭富昌等到栾川县检察院调研“杨来法”式检察联络员制度落实情况时,庙子镇检察联络员王六娥谈及检察联络站的工作如数家珍。 创新机制打造“枫桥经验”检察版 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磨湾村贫困户李某因不服法院依法裁定,多次无理上访,经检察联络员和检察官多次释法说理,耐心工作,终于解开李某心结,认同法院判决,息访罢诉,并送锦旗和感谢信向检察院和检民联络站表示感谢。 在“四官”下基层走访活动中,栾川县检察院发现一些涉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时总是顾虑重重,检察官和全国人大代表、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农民迫切需要看得见能管用的法律保障,这项工作做足做实了,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打通检察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满足新时期农民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杨来法站在全国的高度和农民的角度,说出了检察院干警的心里话,道出了检察院领导的初衷。于是“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应运而生,栾川县检察院首创的这项工作方法,形成了实时、精准的服务“三农”工作机制,有效助推了乡村现代化治理,被当地党委政府称为“枫桥经验”检察版。 2019年初,“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被省检察院列为2019年度全省重大创新品牌项目。今年4月,省检察院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省基层检察院试点推行“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并将其纳入2020年度爱民实践服务承诺“十件实事”,截至目前,全省79个基层检察院已开展试点工作。 提升站位检察服务向基层延伸 作为“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创新成果孵化地,洛阳市检察机关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解放思想、创新尝试,将“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拓宽为“杨来法”式检察联络员,不再局限于涉农领域。 今年6月,该制度在全市各基层检察院全面推行,同时明确了“两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在乡镇、办事处一级设立检察联络站,选任检察联络员。第二步,结合洛阳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的“四官”进村(社区)服务活动,由栾川县、孟津县和洛龙区三个基层检察院先行试点,在村(社区)选任检察联络员,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进一步增强洛阳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提升检察工作影响力、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试点启动后,全市16个基层检察院迅速行动,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并获得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按照“一镇一站,一站一员”的原则,共设置乡镇(办事处)级检察联络站184个,实现乡镇全覆盖,选聘检察联络员196人,其中代表委员157人,3个试点单位实现村(社区)一级全覆盖,非试点单位宜阳县检察院、吉利区检察院和瀍河区检察院等,率先行动,已提前将检察联络员延伸至村(社区)一级,共计选聘联络员991人。通过检察联络站建立检察干警与检察联络员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成立检察联络员办公室,建立工作台账,构建“领导分包、专人负责、沟通协作”的工作格局,把检察联络工作做细做实,并取得初步成效。 据了解,今年以来,1187名检察联络员与检察官携手开展检察职能宣传、接受群众法律咨询6000余次,协同化解矛盾纠纷286起,收集反映问题、意见建议496条,收集案件线索24条。与推行该项制度之前相比,解决群众诉求数量和效率、收集意见建议和案件线索均大幅度提升。据了解,通过该项制度的实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检察日报》《河南法制报》、腾讯网、搜狐网、洛阳网以及两级检察院新媒体平台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教育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引导群众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履职尽责以高质量服务赢民心 自洛阳市检察机关推 行“杨来法”式检察联络员制 度以来,各基层检察院结合当 地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 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检察联络 员“接地气、连民心”的桥梁纽带 作用,把优质高效的检察产品服务 于民,取得良好效果,赢得群众一致 称赞。 今年7月份,宜阳县香鹿山镇检 察联络员反映,召伯文化遗址受损严 重问题,宜阳县检察院经过调查核实, 于8月7日向香鹿山镇政府发出了书面 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香鹿山镇政 府迅速行动,投资20万余元对受损的文物 进行了清理、修缮和维护,并派出专门人员 对该镇的79处古遗址、古建筑进行了登记排 查,有力促进了文化遗址的保护,取得了良好 的办案效果。 “王六娥讲的民法典通俗易懂,通过学习, 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婚姻关系、解决家庭矛盾很有 帮助。”栾川县庙子镇咸池村村民陈新梅说。庙子 镇检察联络员王六娥创新宣传形式,在抖音平台 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普法直播间,结合检察职 能每周两次开展法律直播宣讲。 新安县石井镇卫某家退耕还林款被克扣长达10 余年,接到问题反映后,检察联络员与检察服务官通力 协作,双方签订了还款协议,就协议履行情况检察联络 员还将继续跟进。 4月17日,栾川县检察院干警接到检察联络员反映, 狮子庙镇王府沟村林坡树木被滥砍滥伐。检察干警到现场 查看,听取了森林公安民警的案情介绍,并就林坡树木破坏相 关证据搜集和后期毁坏林木价值鉴定问题给出相关意见建议。 在案发现场,该案犯罪嫌疑人对滥伐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会积 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后期林坡治理和恢复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杨来法”式检察联络员制度的工作效能,洛 阳市检察院党组坚持以“五化”建设为引领,整合“12309”平台、 “两微一端”等资源,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积极推进“杨来法”式检察 联络员制度智能化应用平台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平 台研发成功后,将实现走访联络、线索收集、意见汇总、反馈答复一体 化,以现代科技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洛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志军告诉记者,“杨来法”式检察 联络员制度是洛阳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 探索和创新。检察联络员不仅是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联络员”,还是党 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讲员”,化解基层矛盾的“调解员”和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更是监督检察干警执法办案的“监督员”。在下一步工作中,洛阳市检察院将以高度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