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0-13 第03版:重点阅读
| 大 | | 中 | | 小 |
|
|
为脱贫插上产业振兴的翅膀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陈亚洲通讯员许艳芳袁明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775 |
|
|
|
近日,在汝州市焦村镇靳村扶贫 产业基地,数百亩桑树迎风摆动。田地 里生产劳作的人被桑树遮掩,只听见机器 耕作的隆隆声。贫困户毕锁把修剪的桑树枝条、清理的杂草往猪场里送。“这栏猪马上就能出栏了,现在市场价是不到16块钱一斤,一头猪能卖到两三千块钱,比种地强太多了。”毕锁憧憬地说。 毕锁原是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村里建的扶贫产业基地,利用小额贷款养殖了100余头猪,2017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像毕锁这样的脱贫致富典型在该村还有许多。该村贫困户家家话生产,户户无闲人, 全村种植烟草600余亩、优质花椒200余亩, 养牛200多头,养羊600余只,养猪300余 头……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或 就近务工率100%,实现了“一人打工脱 贫,二人打工致富”的目标。同时带 动周边村种植蚕桑3000多亩,焦村 镇形成了南桑北蜂中间果产业布 局,成为万亩桑蚕名镇。 靳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壮大产业,是从扶贫工 作队驻村以后 开始的。2016年,汝州市司法局驻村工作队经多方考察,与河南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率先成立河南省蓝港(靳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市场最优品种果桑110亩。2017年5月,该村举办第一届桑葚采摘节。取得初步成功后,该村又建设靳村现代化产业园区,带动周边村镇发展相关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该村因地制宜建起了炒茶车间、缫丝车间、蚕丝被车间。该村生产的果桑已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并生产出了10余种相关产品,综合经济效益每亩地达到2万余元。 汝州市司法局驻靳村工作队已提前两年完成国家脱贫目标。近两年,靳村又先后成立了一批产业基地,规模均在百亩以上;成立了靳村建筑施工队,吸纳贫困户施工光伏电站…… 今日的靳村已摆脱贫困面貌,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焦桐高速下站后7公里全程柏油马路直达村里,一排排太阳能路灯,一条条水泥道路,公共视频系统全覆盖,灌溉机井星罗棋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