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9-22 第03版:重点阅读
| 大 | | 中 | | 小 |
|
|
丹心践使命建好“幸福河” |
——我省检察机关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孙梦飞通讯员王天润李昀芝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686 |
|  | | 检察官提起公益诉讼 |  | | 检察官实地走访调查 |
|
|
|
九曲黄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辉煌的黄河文化。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既是庄严承诺,更是行动指南。去年以来,我省检察机关聚焦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促进黄河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 让生态环境美起来 “这是黄河洛阳段生态环境日渐向好的有力例证。”孟津县检察院检察长李齐振告诉记者,今年8月,黄河湿地孟津管理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马朝红,在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发现了80余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极危”物种的黄胸鹀。 在此之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崖沙燕、黑翅长脚鹬、灰头麦鸡等也纷纷在这儿“安家落户”,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正在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 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内曾经存在大量畜禽养殖场、加工厂,大型采砂企业在黄河边大肆采挖。李齐振说:“孟津黄河湿地保护中,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矛盾交织,是保护黄河生态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依法依规依程序、用心用情用智慧,把问题解决好,让更多的鸟儿在这里安家。” 今年7月,针对孟津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7处“四乱”点位,该院向孟津黄河河务局发出检察建议。孟津黄河河务局高度重视,对“四乱”问题进行立案查处,并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在清理工作中,孟津黄河河务局全力配合县河长办,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督促会盟镇、白鹤镇政府加快清理进度,提高治理标准。目前,7处“四乱”点位已全部拆除完毕并完成垃圾清运及现场平复等工作。 “这一片原是一排违章建筑,拆除平整土地后撒下了草籽,现在已经破土发芽了。”会盟镇河长办副主任栾小华指着平整一新的土地说道。 “孟津段黄河湿地这7处‘四乱’点位整改彻底、顺利,主要是‘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王铁峰介绍。2020年3月,洛阳市印发了《关于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服务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办、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职能,实现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打防结合,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管理、保护水平,有力助推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 2 让沿黄群众富起来 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韩岩村是省定贫困村,1925年豫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此成立,属于革命老区。2016年,三门峡市检察院与该村结对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帮助沿黄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三门峡市人大代表、陕州区观音堂镇党委书记王居明告诉记者,在三门峡市检察院的结对帮扶下,该村的“两椒一药”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6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也正在建设。作为革命老区,韩岩村正在一步步走向富裕。 在革命老区卢氏县,该县检察院干警的扶贫故事让人为之触动。2017年以来,卢氏县检察院先后选派9名党员干警,以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县脱贫攻坚督导组成员等不同身份,奋战在全县脱贫攻坚各个战场。全院45名干警作为帮扶责任人,与75户299人结对帮扶。 孙丽丽是卢氏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2018年6月,她被抽调至县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由于每天早出晚归,连女儿报高考志愿都无暇顾及。2018年10月一次入户走访时,她突然感到头痛难忍,后被诊断为左侧眼部带状疱疹。她顾不上“住院治疗”的医嘱,每天早上5点多开始输液,7点30分前下乡,晚上10点多再回医院输液。因缺少中午的一次输液,她留下了视物不清的后遗症。2019年7月,56岁的正科级检察员莫北天长期坚守在扶贫一线,错过了与卧病8年的老母亲最后告别。雨天在扶贫途中负伤的干警喻瑞华,手术刚出院又立即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功不唐捐。全院干警真情帮扶、无悔付出,2019年,我们的帮扶村均如期实现了整村脱贫。”卢氏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煜说。 3 让治河精神传下来 在开封市区东北部的铁牛村,有一尊高约两米的“镇河铁犀”。铁犀浑身乌黑,独角朝天,英姿勃勃,面对奔腾咆哮的黄河,犹如一位护城卫士。 “镇河铁犀”是我省重点保护文物,它是明朝河南巡抚于谦为镇降黄河洪水灾害而建,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镇河铁犀”表达了人民“黄河安澜、海晏河清”的愿望。 2019年7月,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镇河铁犀”保护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影响文物安全。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是检察机关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的职责使命。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我们责无旁贷。”开封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 开封市检察院和龙亭区检察院干警经过多次实地勘查、走访调查、收集资料,于2019年8月5日依法向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加大保护力度。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及时向省文物局申请编制《维修保护方案》,要求龙亭区政府落实属地文物保护职责,加强管理。在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下,龙亭区政府协调出资110余万元,对相关设施、园内道路进行修整,并明确专人负责看护,使“镇河铁犀”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治理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历史上,为了把黄河治好,一代代人宵衣旰食,舍生忘死,进行了不懈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斗争,我国交出了一份亘古未有的治黄答卷,从根本上改变了黄河暴虐为害的历史。 2018年底,省检察院会同黄委会发起并深入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探索“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检察智慧、检察力量。 2019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将“河长+检察长”机制写入《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以地方立法形式予以明确。近日,我省正式发布《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改革方案》,在全省全面推行该机制。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沿黄群众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从古至今不变的,是让黄河安澜、造福人民的决心和信念。我省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写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检察答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
|
|
|
|